返回

2017-08-18

“三公”为民 实干兴村

作者:县委组织部 本报编委会 时间:2017-08-18 阅读:270


 “三公”为民 实干兴村
——记原黑石头镇开厂村党支部书记曾小书
县委组织部 本报编委会

  曾小书,1945年6月出生于黑石头镇开厂村,1978年10月参加村两委工作,1993年11月离任,现在已经72岁高龄,但是,他看上去仍然精神攫锐,清瘦的面容下面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村里的大事小事总能看见他的身影,他经常告诫年轻人:“一个人活着,就得尽到自己的责任,村里的事不是村干部几个人的事,而是全村上下每一个人的事。”
 
◆初当“大任”◆
 
  1978年,曾小书被推荐担任开厂村村委会主任,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村里的工作,第一次要为全村发展去考虑。其实,在这之前,他心里早就想着如何能够为村里干一些实事,每每思考一些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在全村召开群众会议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久而久之,在群众中有了较高的威望。
  当选为村主任之后,他说:“村主任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份责任。”
  第二天他就正式上任,为了更清楚地掌握村情民情,他走遍了整个村,把原来去过的、没去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全村人口家庭情况,了解了村民们的需求。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村民反映的情况以及一些村里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他说:“一些思路稍纵即逝,只有记在本子上才不会被忘记,现在无用的一些建议,或许在将来能够用得上。”
  他每每空闲的时候就会翻看自己的小本子,看一下本子上记录的事情有没有还未处理的。
  他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并于1982年当选为开厂村党支部书记。

◆再接再厉◆
 
  1983年,曾小书任开厂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年,多数村民反映长海子至长海小学的路没有修通,严重影响了长海组等12个组的孩子上学。曾小书知道,教育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接到反映后,曾小书召集村支两委开了一个会,参会的人员还有各村民组的组长,会上商议了从长海子至长海小学大概2公里的路该怎么修的问题。会上,曾小书强调了一点:这条路必须修通。
  当时,要修这条路有几个阻碍:一是没有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二是需要做通修路占用土地的农户免费提供土地,三是需要村民义务出工。
  面对这三个问题,所有人都犯难,该怎么办呢?
  再难办这件事都得办!这是曾小书的意见。
  最后,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干部带头,村民组长配合,一家一户地去做思想工作,说明修路的重要性以及给后代子孙带来的好处。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尽管口干舌燥,曾小书始终带领村干部将修路的前期工作准备妥当,村民们也自愿让出了土地,并且愿意义务出工。
  在一片忙碌中,从长海子至长海小学的路终于动工了,村民们扛着锄头、拉着板车、提着篮子、挎着撮箕,你来我往,汗水顺着脸颊一滴滴落到泥土里,吆喝声响彻山谷。经过一个星期的辛苦劳作,路终于修通了。
  曾小书说:“路修通以后,看着孩子们去上学更方便了,才感觉自己没有愧对父老乡亲们的信任。”
在后来的工作中,曾小书继续推进开厂村基础设施建设。
  1986年,开厂村仍未通电,老百姓均用煤油灯照明,每到晚间,曾小书难以入眠,生怕哪家使用煤油灯而发生火灾。煤油灯的使用虽然给老百姓光明,但是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给老百姓带来更好的照明方式,曾小书左思右想,如何解决开厂村的照明问题,他几次到镇里协调争取电杆、变压器等,最终争取到了从河坝至开厂村的电线,争取到了200余棵电杆4个变压器;由于工费紧张,曾小书积极发动人民群众义务出工,完成了开厂村的通电项目。
  在加强开厂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曾小书也没有忘了大力发展产业,产业才是开厂村提高经济收入,摘掉贫困的有力支柱,没有产业的支撑,一切工作都将无法推进。
  1993年,县农业局决定在开厂村建立“四园三场”苹果园,苹果园面积1000亩。曾小书想这是一个机会,同样的更是一个难题,万一老百姓不配合,不将土地流转出来怎么办?如果把这个项目建设成功了,那么开厂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市场化发展就有希望了。为此,曾小书牵头带领村支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积极化解因土地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最终完成了“四园三场”的规划和土地的落实,跨出了开厂村苹果种植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曾小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辣椒等各种农作物,为开厂村摘掉贫困的帽子做出了很大贡献。
  开厂村不光适合种植苹果,也适合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苹果树种起来以后,土地间还留有大量空余的土地适合种植牧草,给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初步了解后下,很多村民有发展畜牧业的意向,只是无奈没有资金。为此,曾小书几次到信用社协调贷款,最终解决了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获得了信用社的贷款支持。
  为了让更多的人都掌握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他还积极鼓励年轻人进入“四园三场”学习苹果树种植技术,同时,请来镇里的畜牧技术人员给老百姓进行技术指导,为开厂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有力保证。
  同时,曾小书还解决了一直以来困绕开厂村的土地、林地纠纷问题。原来开厂村的土地、山林界限不清,很多老百姓总是在界线上发生争执,严重影响了村里的和谐发展。于是他组织群众,召开群众会,通过了重新划分界限的决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最终将开厂村土地、山林界限划分清楚,避免了后来诸多矛盾的产生,给开厂村营造了和谐发展的氛围。
 
◆不忘初心◆
 
  曾小书于1993年11月离任,离任之后他仍未放弃自己的“初心”。他曾说:“一日为支书,终身也要为支部服务!”在离任后,他积极支持新的村支两委工作,并向他们传授了工作经验;他积极参与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以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告诉新的村支两委干部:“正人要先正己,上梁不正则下梁歪!”
  开厂村每次召开会议,村支两委都邀请曾小书参加,因为他总能够给村两委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推动了开厂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力地发挥了一个有责任的、有公心的党党员、老支书的责任。
  曾小书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将自己的支书之路总结为:公正、公平、公心(他自己称之为“三公”)对待工作、对待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