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18

赛氏兄弟返乡养殖土鸡致富记

作者:赵德从 时间:2017-08-18 阅读:1170


   走进玉龙镇中营村的一片树林,老远便听得见鸡鸣阵阵打破大山深处的沉寂。这片传出声声鸡鸣的树林子,便是赛氏兄弟的土鸡养殖场。养殖场内,几个白色的身影正在给土鸡加水添食。
 
★★初涉江湖六七载
 
  那片树林原本不是养鸡场;赛家兄弟也原本不是养鸡人。
  兄弟俩大哥叫赛永雄,弟弟叫赛永凡。或许,跟他们的名字一样,他们起初想做的,是不平凡的英雄,离开深山,奔向远方,希望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兄弟俩在外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打拼。
  时光荏苒,韶华易逝,春去秋来,一闯一晃就是六七年,其间酸辛甘苦自不必说,收获也不小。
  “我一直都在深圳打工,六七年来,虽说工资待遇还可以,也能赚到点钱,但是在去年我回家之后,看到自己的父母越来越老,我感觉到在外面打工始终不是长远之计。”赛永雄说。
  “后面再加上也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农村创业和农业产业扶持方面的政策相当好……”赛永凡补充道。
  于是,兄弟俩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重归故里养鸡来
 
  “回来之后,我考虑了好久,最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决定从养土鸡这方面着手,从养土鸡这方面发展。”赛永雄说。
  说干就干。
  “后面我就约了几个本村的(村民),几个合伙就开始养鸡了。”
  “从去年开始着手办这件事(办养鸡场),花了半年时间修建了简单的一些鸡舍、一些仓库和托温室。”从云南进了土鸡苗开始养殖土鸡。
 
★★创业之路多坎坷
 
  鸡养起来了,但“好事多磨”,创业之途,毕竟并非想象的那么平顺,而是充满了坎坷。
  “在养鸡途中也确实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说我们资金不够,没得钱,毕竟打工存着10多万块钱,再加上给周围人借的,还有几个合伙整的,三四十万(元)钱也全部投进去了,由于遇到今年市场情况不好(几次流感波及和销路、价格等问题),所以到途中连喂鸡的包谷都供不上。”
  面对几千“张嘴货”,到最困难的时候,真的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兄弟俩及家人们一时之间集体沉默,愁眉紧锁、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邻里乡亲伸援手
 
  在这“山重水复”之际,“我们村的村民们对我们都还是比较信任的,提前把包谷赊给我们喂大了鸡卖了再把钱给他们,”赛永雄心怀感激,“其中好多还是精准扶贫户、困难户。”
  赛永雄说:“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全靠村民们的帮助。由于得到村民们的帮助,把包谷赊给我把鸡喂出来了,我们(才能)在这样艰苦、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管是技术方面,或者销售方面我们都有一点点成就。”
 
★★知恩图报感乡邻
 
  “经过一年来大家的共同努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目前的销路还是比较好的。有昭通、鲁甸宰鸡场,还有彝良万物生养殖公司都希望与我们签订长期的合同,可以说(现在)我们的鸡苗、成品鸡和鸡蛋是供不应求的。”赛永凡喜形于色。
  “好多精准扶贫户、困难户把包谷赊给我们,我们现在卖了(鸡)把钱也还上了他们。也有部分困难户,以前种出的包谷卖出去价格低,但现在我们都与他们签订了合同,明年的包谷继续卖给我们。他们想养(土鸡)的,我们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低价出售鸡苗给他们,如果村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帮他们回收。”赛永雄说。
  赛氏兄弟在邻里的帮助下度过难关,获得发展后,也不忘了回馈乡邻,带他们一把。
 
★★另辟蹊径再启程
 
  目前,养鸡场里正养着3000余只纯土鸡和2000余只鸡苗。
  “我下一步的想法是尽量完善我们的设备、扩大我们的养殖基础和养殖数,也带动更多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一起发展。”赛永雄坚定而执着,“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周边地区销售的基础上,开辟网络市场,从网上(农村淘宝网)把我们真正绿色无公害的土鸡蛋销出去,销售到全国各地,让全国各地都知道我们(的土鸡蛋)。”
  不仅如此。赛家兄弟俩还经过查阅资料,交流经验后,他们有还有一个更大的构想,就是待规模扩大以后,将养土鸡、养牛和养蚯蚓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的养殖产业链。
  哥俩商量,自家不是养土鸡嘛,何不用处理过的鸡粪来喂牛,用牛粪来养蚯蚓,用蚯蚓再来喂鸡。只要掌握科学技术,处理得当就可以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目前,赛氏兄弟的林下养鸡场占地约10余亩,养殖出售的土鸡以50元/公斤左右的价格,已成功售出了2批。赛家土鸡以其纯正品质畅销省内外。
  赛家兄弟土鸡养殖,不仅成了自己的生财致富之道,也带动了村里的部分贫困户一起,正逐步走上致富路。

鸡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