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21

“娶”了森林的男人

作者:张怡 周凤 时间:2017-08-21 阅读:371


 
管洪学(右)正在清除森林病虫害树木

 
10年前,龙场镇森林覆盖率仅为30%,几乎是山山“和尚头”。人人叫苦不迭,可就是没有办法,很多人干脆认命。
  但有条汉子不认命。
  他今年45岁,皮肤黝黑,不善言辞,和荒山一直默默较劲儿,用12年的时间干一件事:造林护绿。
  这条汉子就是龙场镇林业站工作人员管洪学。他因爱树如“妻”,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娶’了森林的男人”。
 
12年如一日 只为大山更绿
 
  1978年,15岁的管洪学去西藏当兵,这一当就是12年,从西藏当兵退伍回来后,也许是12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对绿色有了深厚的感情,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到林业站工作,这一工作,12年眨眼就过去了。
  很长时间,为了更好地保护树木,管洪学和植树人员一起吃在大山里,住在大山里,没门、没窗、没水、没电。山上很冷,晚上睡觉和衣而卧。吃的是土豆煮白菜,喝的是河沟里的天然水。
  由于山上石头多,而且要管护全镇的森林资源,长期的跋山涉水,一双鞋穿不了两个月就磨得露出了脚趾头。就这样的艰苦环境,管洪学坚持了5年,到2014年,全镇的森林覆盖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96781亩林地,看到这样的成果,管洪学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由于龙场镇有几个村自然环境恶劣,种树成活率极低,以致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代代造林难成林”的尴尬局面,这让不少林业干部将植树视为畏途。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几年间,管洪学在村民认为栽不活树的几处荒山上,指导村民栽活500多亩落叶松。
  当时,南方地区在栽植红豆杉上没有成功先例。但管洪学不信这个“邪”,通过分析土壤、记录气温、总结树种习性,“一根筋”地反复搞实验。
  苦心人,终不负。管洪学最终让红豆杉在龙场镇的多处尖山上种植获得了成功。
  管洪学的付出有目共睹。龙场镇林业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到管洪学的卧室,掀开被单一看,床底下都是穿烂的鞋子。赶上植树季节,他在山上一呆就是三五天。”
 
12年青春献给大山 至今未娶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
  自2000年被分配到龙场镇林业站,这一干就是12年。
  分配到龙场镇后,造林护绿成了分内事。管洪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植树造林工地上,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不到地里干活。护林防火期间,每天中午1点才吃饭,有时候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的目标就是种上一棵树或看护好一棵树那就值得了。
  管洪学告诉记者,中午12点以后这一段时间,正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在地里干活的人回去了,护林人员也要吃午饭,往往形成护林空档,所以他就多在地里待一会儿。的确,也就在这个时间段,他曾发现好几起火灾隐患。
  由于管洪学率先垂范,其他人也不敢怠慢。在他的带领下,龙场镇林业生态建设跨入快车道,每年造林都在8000亩左右。2014年,全镇的森林面积达到了96781亩。
  “‘龙场绿’主要得益于龙场镇实施的‘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三大工程”,管洪学说。
  龙场镇还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理念,引导老百姓发展经济林,走出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新路。
  “经过多年植树,龙场的老百姓富了。这就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真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到底。”管洪学说。
  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森林,管洪学放弃了多次能结婚的机会。同事、好友多次给他介绍女友,他说:“守护这片土地是个苦差事,不仅靠科技,更要靠辛苦和责任。对我来说,在林业站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谁如果跟着我,那是要吃苦的,我不想我的另一半跟着我吃苦,等我觉得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了再说吧。”
 
林业工作的“担当”
 
  “树是国家的,谁跟树过不去,我就跟他过不去。”管洪学说。
  现在龙场镇各村组种植下去的树苗越来越多,白天封山禁牧,晚上有人偷着赶羊上山,被管洪学一次次挡在山下。
  有一次,管洪学在山上抓到一只羊,由于找不到牧羊人,他就背着羊下山,还被羊尿了一身。
  还有一次,管洪学看见有羊啃树,追羊时跑丢了鞋,脚板被划破。当他得知羊主人是贫困户后,不仅替村民交了罚款,还捐了1000元,这一村民深受感动,后来主动参加了义务护林队。
  清明节期间,管洪学日夜防火。他的一个朋友上坟祭祖时,不慎烧了5棵树,朋友原本以为他会网开一面,但管洪学却给予重罚,并且让其补栽了树苗。
  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管洪学深知自己得罪了不少人,但每当看到满山的树长高成林,他越发地认死理护林而不讲“世故”。
  在护林方面,管洪学颇受非议。有人说管洪学死心眼,太“不近人情”,而他却说:“树就是我的命!”
  12年来,管洪学一门心思扑在造林护绿上,对亲人亏欠很多。面对亲人的怨言,他深感愧疚,但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
 

记者手记:
 
  管洪学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他12年只做一件事情:植树护绿,锻造“龙场绿”,为百姓造福,为“龙场绿”提供了绿色支撑。为了做好这件事,他披星戴月、不辞辛劳,无怨无悔。
  管洪学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一直把树视为自己的“妻子”,他惜树如命,从“痴情爱树”中获得满足,把绿化荒山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途径,以造绿护绿的方式从事着最有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管洪学用平凡、执著、坚韧、勤奋,坚持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干自己喜欢的事。他把青春嵌入奋斗中,把理想融进事业里,把汗水洒在荒山上,把成绩留在绿荫下,把口碑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