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开致富路
作者:张怡 时间:2017-08-21 阅读:32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03)
百合花开致富路
——四乡村29年支书带领村民脱贫小记
记者 张怡

彭正华正在查看百合长势

彭正华正在查看百合长势
龙场镇四乡村是威宁的百合主产区。日前,记者在四乡村看到,平坦的公路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的山村中,路边的百合正在沐雨茁壮成长。村内一栋栋砖瓦房、小楼院错落有致,村内便道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处处显现着村民生活的富裕。这里的村民依靠百合种植,正逐步迈上了小康。
这一切变化,四乡村民不会忘记他们的领头雁——已经任职29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彭正华。
★★百合为媒 发展产业
彭正华刚开始带领村民种植百合时,由于产量少,销路没打开,百合的的价格才5元/斤,利润低,村民们不是很欢迎。
彭正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在不断提高百合种植面积和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节跑市场,与周边的收购商联系,通过2年的努力,如今,每到百合收获季节,云南等地的商贩到村里来上门收货。由于这里的百合品质好,村民们诚信守约,由此,在彭正华的带领下,四乡村与周边客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体系,占有了周边销售市场,百合的销售价格已上涨到了10元/斤。
彭正华告诉记者:“群众的种植技术都是我先到各地学习后回来再教给他们的。种植百合,技术要求相对简单,施肥、下种、除草、收获,劳动强度也较小,很适合上了年纪的乡亲们种植。”
如今,四乡村423户2317人,在彭正华支书的带领下已经全部脱贫。
★★要致富 先修路
记者开车驶进四乡村,新修的水泥路平坦宽敞,路旁新建的房屋整洁气派,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而在三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贫困村。
“2014年前,我们村没有成形的公路,只有一条蜿蜒的山道与外界联系在一起,村民们买卖农产品时只能依靠挑和背,最实用的交通工具便是摩托车,想卖一头猪都很困难。”彭正华告诉记者。
要致富,先修路。2014 年下半年开始,四乡村开始了修路,截至目前,全村共计硬化主干道8.4公里,通组公路6.7公里;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完成联户水泥路修建7.4公里。目前,村里剩余的8公里通组公路也正在规划中。
除了道路之外,农田水利、电力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
正是因为对交通的渴望,从四乡村四乡组到河块小学段这条路修筑难度大,沟坡大,石头大,为了把路修好,彭正华带领村民经过两个冬天的努力,一条7公里长的砂石毛坯路完工……
彭正华告诉记者:“我当了29年的村支书,因为没有路,我们不知苦了多少辈,穷了多少辈,不能再因路的问题让孙娃儿们继续苦下去吗?”彭正华的话就是全村村民的心里话。
★★保护森林 发展绿色产业
四乡村是龙场镇一个在深山丛林中的绿色村落,山青水绿,植被茂盛。1988年,彭正华刚刚担任村支书时,有些人希望通过砍树来增加收入,被彭正华断然拒绝,说要保护好,一棵都不准砍。现在看来,如果当初没有保护森林的理念,村里的森林早就没有了。
如今,四乡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0%。村里从单纯的粮食种植发展到如今的以林下资源、药材种植等为主的多元化生态经济。彭正华告诉记者:“过去,村民的生产生活多依赖山上的树木,柴火,如生火做饭、取暖、建房等,不允许他们砍树一时很难做到”。在彭正华的带领下,村支两委在加强生态保护重要性宣传的同时,在尊重和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民约,组建了护林队,“以前,附近村庄的人会来我们村砍树,很难管理,自从成立了护林队,由村里的年轻男女组织起来,分片管理和管护,这就好管理多了,所以我们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