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22

佛茶宜苦

作者:邓招能 时间:2017-08-22 阅读:249


   茶性为苦,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系茶本真性味;佛理博大,四谛为纲,而苦为首;人立命唯苦,苦为心通,苦为豁达,苦为无求。佛茶宜苦,人为何苦呢?
  今年六月十日,我有幸在贵定县云雾镇云雾湖体育湿地公园云雾山茶园观看了“贵定云雾贡茶·洒净采摘法会”,漫步于茶园观景木栈道上,两旁道旗飘飘,茶林间的音响传来了佛教歌曲《南无观世音菩萨》的音乐:“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观世音菩萨......”。八十余名高僧大德身穿袈裟,缓步穿行于茶林,用慈悲之手杨枝净水洒向翠绿的茶叶,亲手采摘翠芽盛于胸前的竹篮里,上百位盛装的海葩采茶女点缀其间,茶人交融,相映成景,其场面之大、之美、之清,真乃佛光普照,倍感震撼人心啊!
  沿着木梯登上最后一个观景平台,依栏远眺整个云雾大坝尽收眼底,眼前的云雾湖如玉盘清澈透底,水分两路灌溉着万亩良田,养育着一方人民。坐在亭台的座椅上便不由想起生活的本味如茶,一个真实的字“苦”。眼前出现的一切无法拥有,最好是看过;一路走过的都已成经历,最好不重演。光阴的美如同一行行的茶,何尝不是苦中修来的。苦尽甘来也好,劳苦功高也罢。世间有天堂的模样,也会有地狱的影子。人生何其苦?佛曰:“生老病死之苦、爱恨别离之苦、怨天尤人之苦、求之不得之苦等等”。简而言之,人生之苦不外乎物质因素之苦与精神因素之苦。人,活着就注定了会苦,只有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才能寻找到苦一阵子,不苦一辈子的秘方,领悟“苦”的内涵,选择“苦”的价值,求得“苦”的解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前二十年,那前程似锦的祝福今天仍然瑟缩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缄默不语,当初那气盖山河的誓言仍然羞嗒在生活的旅程之中风吹云散,唯是一味清贫之苦来抚平满腔热血的零落来慰藉踽踽独行的众生。
  取一杯,置许茶,入清水,托掌心。“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纵使行遍千山万水,也抵不过眼前的这道风景。茶可清心,欣喜今天在这里和你相遇,看山看水看日出,谈天谈地谈未来。感谢有你,一起品苦尝甜共酸楚,鉴真辩伪话平淡。回忆的用故事来开讲,未来的交由梦去畅游。对饮一杯岁月的浸泡,行于正道让明净于心。
  人生之苦,苦于踌躇满志又徘徊不前。何不轻装上阵,追日月东起西落,随四季春去秋来。面对人生之苦,站在十字路口的你我,总在想康庄大道又止于阔步开去,行走太少。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人在江湖真的就身不由己了吗?蹉跎岁月,往往就苦在茶饭无心、苦在贪得无厌、苦在旧恨新愁、苦在畏缩不前、苦在不敢担当、苦往往就苦在了心怕吃苦,不肯吃苦。时间长短,分秒不与时争;人生长短,生死不会回轮。苦是人生的伴侣。苦其心志,生活再苦苦不过苦海,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看破了生死终会大彻大悟。
  苦是生活的常态。生活如茶,茶在杯中沉浮人在世中沉浮,每一种苦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每一种苦都是生活的滋味。流水下山本无意,白云出岫本无心。茶性之苦亦如此。山水之美,美在大自然的不求不争;人心之美,美在红尘中蕙心纨质。忙为心亡,苦不求于狂奔不停的脚步,苦在于拿得起也放得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静一静,悟一悟,宁静以致远。体尝人生百味,看透百态人生。品茗修心,品味人生,参破苦谛,多一点坦然便会多一点释然。
  走来走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苦来苦去,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走过阴风斜雨,总会迎来艳阳高照。苦也好累也好,明天依然准点而来。如何让过去的过去,让该来的到来,这才是智慧人生的永恒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