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24

威宁多措并举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

作者:杨旭东 时间:2017-08-24 阅读:180


   本报讯(通讯员 杨旭东) 近年来,威宁举全县之力,致力县域经济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配比、壮大优势产业等方式,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推动全县畜牧养殖业发展。
  强化草地资源及饲草饲料生产利用。全县有天然草山草坡285万亩,建设人工草地常年保留面积35万亩,积极推广冬闲田土种植饲用小黑麦、绿肥等牧草面积20万亩,推广工业饲料2万吨左右,同时在海拨2200米以上的区域推广在马铃署地内套种“威宁洋罗卜”和全株玉米青贮。
  强化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近年来,威宁在搞好本地优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大地方品种资源重视力度,同时引入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工作,生产商品畜禽。引入杜洛克与可乐猪杂交,生产杜可火腿原料猪,效果十分明显;引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等冻精与威宁黄牛杂交,据测定,杂交一代牛24月龄体重分别为:西威杂293.4公斤、安威杂318.3公斤、利威杂302.0公斤,分别比威宁黄牛(威宁黄牛172.6公斤)增重69.99%、84.41%、74.97%,农户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强化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全县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县畜牧产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镇开展跟踪指导;乡镇集中兽医技术人员、村防疫员进行技术培训,组成免疫注射队伍开展免疫工作;全县设立报检点104个,做到有报必检;严把屠宰检疫“三关”,做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不漏检、不误检,检出病变肉尸,均作无害化处理。2016年末,注射禽流感疫苗279.63万羽,免疫密度达到100%;注射牲畜口蹄疫疫苗:猪O型口蹄疫128.76万头、牛46.1万头、羊73.28万只,免疫密度达100%;注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128.76万头,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28.04万只,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动物疫病监测4528份;完成猪、牛、羊等动物产地检疫20.0125万头(只);完成屠宰检疫数为7.7496万头,检疫率达100%,检出病变肉尸8头,均作无害化处理。
  强化养殖专业合作建设及规模养殖。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养殖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全县畜牧发展中产品流通、技术服务、养殖户管理、筹资困难等难题。近年来,通过项目整合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265个,比较突出的有雪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威宁种羊场以场带户养殖合作组织等。同时,规模养殖也得到较快地发展,目前已发展养殖小区148个,养殖大户(场)220个。
  强化畜牧产业招商引资和龙企业引进。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威宁畜牧发展薄弱环节,为发挥龙头企业在全县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威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如引进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威宁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成立后,快速入驻陕桥街道天龙村,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村组12000多人脱贫致富;搭建威宁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资金依托政府性融资平台,构建威宁“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蛋鸡养殖示范园,项目建设投资预算约2.53亿元,终形成180万只产蛋鸡和60万只后备鸡的养殖规模,年产180万只绿色母鸡、42000万枚安全鸡蛋、提纯沼气219万立方的养殖和生产规模。
  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全县肉类总产量5.055万吨、蛋类产量0.165万吨,同比增长9.55%、8.9%。生猪存栏106.11万头、出栏50.55万头,同比增长9.4%、9.56%;牛存栏22.54万头、出栏2.69万头,同比增长8.9%、9.23%;羊存栏34.83万只、出栏12.70万只,同比增长9.2%、9.6%;家禽存栏184.35万羽、出栏93.91万羽,同比增长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