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25

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

作者:张怡 夏鹏 时间:2017-08-25 阅读:178


 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
——威宁公安局在经开区实行“分局+派出所”警务融合侧记
记者 张 怡 通讯员 夏 鹏


  近年来,威宁公安局在警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适合本地情况的警务工作模式,对所属的经开区分局和五里岗派出所进行“分局+派出所”警务融合尝试。以建立“警民融合式”信息化警务应用模式为抓手,向科技要警力、战斗力,建立一套立体化防控体系,走出一条“警民融合式”信息化警务新路子,信息化为警务工作插上“翅膀”,在治安管理、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中屡建奇功,为维护辖区安全稳定筑起牢固屏障。
 
警务信息化提升“执法效能”
 
  目前,经开区分局共有民警10人,辅警54人,主要负责企业及内部的社会治安管理;五里岗派出所有民警6人,辅警14人,主要负责经开区人口管理服务及除分局管辖以外的治安管理工作。
  由于地理原因,分局和派出所辖区相互交错纵横,“园中村”、“园中园”的情况很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移民搬迁和园区内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本来警力配备不足的经开区公安工作压力更大,甚至可以说是捉襟见肘,鞭长莫及。
  鉴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经开区分局与五里岗派出所之间存在管辖区域不明确,权限划分不清楚、接出警不准确、甚至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致使群众服务质量不高,反响大。
  对此,县公安局多次进行研究并对分局和派出所的工作职责、管辖范围进行明确划分,使经开区分局、五里岗派出所打破区域限制,重新调整警力配置,将分局和派出所警力“合二为一”。 同时由分局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由分局指挥中心将分局和派出所的所有警力进行统一分组调度,按组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根据值班情况落实案件办理责任,若遇重大警情或突发事件需充实警力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调配警力。
  今年以来,五里岗派出所紧跟信息化建设形势,积极实施信息化主导警务战略,立足实际,探索推行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实战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化警务工作机制,促进警务工作转型、提速、升级。
  构建快速、高效、全面的治安管控体系,今年起,五里岗派出所先后建成了集指挥调度、勤务督导、信息研判、服务接待等职能于一体的可视化勤务指挥室,为官兵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最大限度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
  为民警配备背负式单警装备、执法记录仪“执法科技小二件”,并配备了具有综合查询、比对报警、信息采集等功能的“移动警务终端”,满足了民警执法执勤所需,有效提升了执法办案效能。
  经开区分局和五里岗派出所投入大量资金对办案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统一安装了自动识别联网门禁系统、办案区全覆盖的智能化监控监管,可实时掌握办案场所各区域情况,实现了单人审讯、违规出入、民警睡岗等违规操作的预警报警功能,做到了民警执法办案的全程实时监督,确保执法办案过程合理、合法、合规,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办案,确保执法规范。
 
“能动警务”保一方平安
 
  “能动警务”是县公安局将警务工作前移,警力下沉,走群众路线,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活动的亮点之一。从今年开始,县公安局审时度势,让民警“动”起来,沉下去和百姓“打”成一片;让警务“动”起来,快反应和犯罪“赛”出速度;让全民“动”起来,储藏“正能量”赢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如今,这已经成为五里岗街道的一道亮丽风景。民警走上街头,群众遇到任何危险和困难,都能随时向巡逻街头的民警报警求助。
  为确保一方平安,实行经开区分局+五里岗派出所警务融合尝试,创新巡防机制,构建全覆盖街面巡防网络,形成了“网格化布警、多警联动、合成作战”的工作机制。
  以五里岗派出所为联动单位,划分多个巡防区,采取“定区域、定岗位、定时段、定责任”的方式,开展网格化巡防工作。在辖区范围,“分局+派出所”整合警力,与局机关及刑侦、治安、巡警等一线单位的民警进行有机组合,开展屯警街面、布点联动巡防工作,在辖区范围重点路口和区域成立了多个巡防工作组,与全覆盖巡防工作相互补充,构建覆盖街面的 “点线面”巡防网络,最大限度地将警力布向街面,做到卡点、巡线、控面无缝对接,互为策应,变坐班接警为动态接警、就近接警、路面接警,提高街面见警率,形成合理布局、相互补充的全方位网格化巡防布局。同时,民警带着警情开展巡防工作,问人、管事、寻线索、查可疑、打现行,做到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提高见警率。
  通过警务融合,形成经开区分局和五里岗派出所之间的相互联动和齐抓共管局面,彻底解决了因为辖区交错导致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从而达到整合有限警力,挖掘内部潜力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了公安机关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守护一方平安和服务一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