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苞谷味
作者:张荣怀 时间:2017-08-28 阅读:236
时间过得真快,如果不是今年润农历六月,早已到秋季。何况,按季节算,过了立秋,也就是秋季了。
昨天,家乡的几位亲戚来小城办事,打电话给我,让我到凤山车站拿东西,说是从老家给我带了点青苞谷和现挖的洋芋来。
一份深情,满满的牵挂,我及时叫了辆三轮车赶到凤山收费站。几年不见,岁月的犁痕已把几位与我年龄相仿的亲戚变得苍老许多。从中巴车上搬下青苞谷和现挖洋芋,我诚恳请他们到家里坐坐。他们说,要到五里岗政务服务中心报医疗发票,而且家中的苞谷、洋芋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把苞谷、洋芋收完后,还要种秋白菜、秋大蒜等,实在忙得很,得闲的时候再到家里去。我留不住他们,只能就地在车站旁请他们吃了点东西,就各自忙各自的事了。
回到家里,看到亲戚们所说的青苞谷,其实已经干浆。在小城街上卖的青苞谷,非常嫩,浆多,用手麻不下来,只能煮熟后勉强麻下来,一部分还要用嘴啃才能啃下来的才是青苞谷。
亲戚们带来的苞谷,虽然表面偶尔有几张青壳,但煮吃肯定不行了,要烧吃,家里没有火,我只能让妻子煮成老家的荫苞谷挂起,到来年连同荫红豆皮一起煮吃,那也是一道美味。
不知不觉间,我想起没有调来小城时在老家农忙季节收苞谷的情景。在牛栏江边的老家,苞谷成熟要比县城周边早一些。进入小暑大暑,苞谷就可以上蒸下煮,当土地山上各种鸟不厌其烦地欢叫时,土地的主人就告诉小孩们说——雀雀鸟鸟叫得欢,就是庄稼成熟了!
读小学时,假期里,或晚饭学后,都要帮助家里干农活,不像今天生在城里的孩子,农活是什么都不太清楚。记忆中,家乡的包谷密密麻麻,长势非常好,走在地垦边,不小心还会被饱涨的一包包苞谷棒子拦住。田连田、地接地,连绵开去,莽莽苍苍。趁扯猪草、割牛草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钻进包谷林里玩扑克。有时玩得兴起,竟然忘了割牛草。看见太阳落坡了,赶紧用灰苞谷杆或是树枝把背篼中间撑起来做成满满的样子,或在背篼里面塞一块石头做成很重的样子糊弄家里人。做贼心虚地回到家赶紧去砍猪草、铡牛草或做其他家务也就蒙混过关了。有时胆子大,就把生产队里没有背包的滑杆苞谷苗砍下来充当牛草。但心里总是慌慌的,要是被生产队干部看见或是被看庄稼的人逮着,家里人要被扣工分,还要被家里人好一顿揍。记忆中,运气不好,还是被抓住几回,被家里“修理”后只得再背着背篼,跟在大人们屁股后面,哭丧着脸,还得继续干农活。
干农活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收苞谷了。天不亮,乘露水还没有干,就要及时把苞谷连包带杆砍到。抱拢在一起,家中带小孩的、忙家务的才及时赶来撕苞谷。早晨起早砍苞谷的我们,要回家去充充饥,等吃东西回来,妇女们已经把苞谷按不同等次撕出很多在地里了。搬运苞谷到生产队的任务又落到我们身上。
撕苞谷是一种技术活。先把苞谷杆上的叶子向旁边捋一捋、压一压,用双手把苞谷壳撕开,有的壳比较坚硬的,就把从家里带来的铁锥子或骨锥子把包在苞谷棒子上的叶子撕开,使劲一扭,“咔嚓”一声,苞谷尾部便断下来。有的苞谷籽粒饱满,可以用来留种的,还要有意在掰下的苞谷棒子尾部留上几匹叶子便于辫起挂在梁上晾干。
作为农民,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再苦也觉得心里甜,而我们这些吃粮不管闲事的小孩,当时还是觉得干农活很苦。因为早上露水没干,在苞谷林里穿来穿去,没砍下多少,衣服裤子就被露水打湿了。特别是那软绵绵的大绿虫,一不小心就掉在脖子里,吓得半死。苞谷地头闷热、潮湿,汗水把苞谷叶上的绒毛黏在被苞谷叶子划了的伤口上,痒酥酥的,还有点痛。为此,曾抱怨过。父亲就说,闲干农活累,就好好读书,跳出“农”门。也许是父亲的鞭策,也许是自己的造化,后来真的跳出了“农”门。
收苞谷,苦中也有甜。口渴了,趁机挑选一些甜的苞谷杆,割下来当甘蔗吃。那种不背苞谷包包、苞谷结得不好的苞谷杆皮薄、水份多、糖份足,咀嚼起来特别甜。有时也会多挑选一些砍下来放在地垦边,背回家等空闲的时候慢慢吃。
不论是生产队时分得的苞谷或是后来土地下放后自家收的苞谷,放到炕楼上,黄灿灿的苞谷棒子一包紧挨一包,铺满一楼上,看着很是高兴。苞谷炕干了,基本到了年底,农活也松了,就麻苞谷。一有空就麻,麻得双手通红。麻苞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有用胶鞋鞋底的,有用苞谷糊糊的,还有用蛇皮口袋装着打的。有的苞谷米子密切牙紧牙深,麻不下来,只有顺着牙路抠出一个路子来,再沿着路子麻起来,就轻松多了。
冬天的夜晚,一家人吃完晚饭,就开始麻苞谷,有邻居串门,也会帮着麻,时不时有文化的,麻到深夜,还会摆上一两个故事,供大家解闷。
老家的烧苞谷,想起来就垂涎欲滴。烧苞谷,不能用大火烧,大火容易烧糊,而且面上糊了,里面却没有熟。要在小火边慢慢烧烤,外面黄了,差不多里面也熟了,经过精心烤熟的苞谷棒子,黄灿灿地,掰一颗下来,丢进嘴里,一嚼,香得很!吃够了,几个伙伴就搞比赛,往天上甩得老高,张大嘴、歪着脑袋、半蹲身子等它落下来,看谁能够用嘴接住。由于包谷上有柴火灰,吃得一个个像花脸猢狲一样。
值得回味的还有用嫩苞谷浆做成的苞谷粑粑,威宁称浆粑粑。其做法是将嫩包谷的米子麻下来,用石磨推成浆面,从石磨上把浆面取到篾簸里,做成浆粑粑,再贴在烧好的铁锅上,用锅盖盖好,用漫火烧锅,煳出的粑粑与锅面相接的一面有一层金灿灿的锅巴,很好吃。没有灶火的人家,只能用蒸锅蒸,蒸包谷粑粑时,有的地方用桑叶包,我们老家是用苞谷壳包起来蒸的。刚出锅的粑粑呈三角状,不大不小,一片金黄,很是乖巧。撕开冒着热气的苞谷粑粑,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忍不住咬一口,细腻、鲜嫩,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断增加,大片大片的苞谷没有了,加之随着大棚的兴起,不分季节也能吃到青苞谷,不过,我总是留念老家小时候收苞谷的情景,还有老家的青苞谷味、浆粑粑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