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迈开步子往前赶
作者:董磊磊 陇华 时间:2017-08-28 阅读:238
撸起袖子加油干 迈开步子往前赶
——石门乡“四上一下”助推脱贫攻坚侧记
通讯员 董磊磊 陇 华
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石门乡全体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正在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往前赶”,力争提前完成贵州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要求。构建了产业下乡、金融下乡、网络下乡、干部下乡、农民上楼——四下一上的科学发展体系,脱贫攻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产业下乡“换路子”
进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三加一”模式改革创新,让发展成果由市场、集体、农户共享,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引进中农发种业集团在高海拔山区建成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5100亩,该基地入股农户367户1669人,其中贫困户163户691人;3000亩核心区中药材成效明显,覆盖贫困户121户457人;引进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民主动发力参与投入和管理的“动车式”扶贫模式发展生猪养殖6000头,可带动贫困户120户453人脱贫,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用产业下乡给脱贫攻坚“换路子”。
金融下乡“换方子”
以新营苗族风情小康寨为试点推开农村金融扶贫实践,改变过去单纯的送票子、送种子、送农具、送农药化肥这种单纯的“被动式”扶贫。通过房屋确权颁证,进行资产抵押贷款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让农户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谋事创业的大潮中,增强农户自我发展的意愿、动力,从“输血”到“造血”,让扶贫资金、项目、政策,不仅“治病救人”而且“强身健体”,用金融下乡给脱贫攻坚“换方子”。
网络下乡“换脑子”
本着“网货下乡、黔货出山”的思路,利用互联网经济信息覆盖面积广、生产销售对接准、转型退出风险小的优势。按照“互联网+微型工厂”的建设模式,建成电商微型工厂3个,集中生产石门特色产品并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覆盖贫困户60户226人,让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更新了发展观念,拓宽了发展渠道,增强了发展信心。用网络下乡,给脱贫攻坚“换脑子”。
干部下乡“换鞋子”
以“三进三增”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帮扶对子进村寨、落实任务进村寨“两进村寨”,广泛开展科技人才进田间、资金项目进田间、技术培训进田间“三进田间”和惠农政策进农户、遍访领导进农户、帮扶干部进农户“三进农户”活动。发扬“晴天下队穿胶鞋,雨天下队穿水鞋,进城开会穿皮鞋”的“三鞋”精神。通过干部下乡“换鞋子”,增加了收入、增进了感情、增强了和谐。
农民上楼“换房子”
“挪穷窝”“拔穷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美丽“新社区”,2016年对149个自然村寨2164户10510人实施搬迁脱贫,完成9个安置点建设,其中安置到县城经开区1340户6816人。通过精简类别、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土坯房抗震改造力度,2017年可全面消灭土坯房,石门人民将在党的关怀下告别居住土坯房的历史,实现了农民上楼“换房子”。
“四下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发展之路,遵循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农业变强、农民变富、农村变美”的发展要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的新局面,让广大贫困群众摆脱了对贫困的“路径依赖”,实现“思想脱贫”“能力脱贫”“精神脱贫”,把脱贫攻坚的外在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内生动力,科学构建了一个“同步小康、脱贫攻坚”的发展体系。在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之下,全体石门乡人民和领导干部秉持着“实干兴邦”的精神,用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实践行动,正一如既往的“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往前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