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29

租客与房东

作者:黄彦园 时间:2017-08-29 阅读:257


 (一)
  相遇是偶然,离去是必然。
  前不久,因为拆迁,我极不情愿地搬离了北坡的出租屋,并于匆忙之间选择了现在的居所:一个真的仅容栖身的蛰居之地——没有了花香,没有了斜阳与湖水,也没有了诗意。几个月下来,越发想念在北坡居住的日子。
  今天特意去了北坡,然而让人惋惜的是,以前四季花开的小院,现在已面目全非,要不是还有一棵高高的孑然自赏的垂柳,我几乎无法找到曾经居住过的那个位置。那些诗意的日子,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被眼前这大大小小的碎石轻轻碾压着,掩埋在一堆松软的泥土里。我突然觉得有些落寞,想起了那个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房东老阿姨,在想她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否也如我一样。
  当初,孤身来到这座小城,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漫无目的地找房子,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一处合适的,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北坡上一处满院花开的砖房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房子的围墙上贴着个出租房屋的电话,我想没都想就立马拨了过去。
  此后,这里便成了我栖息的第一站。
  租到的房子在二楼,小三间,面朝着碧绿的湖泊,外面的阳台、楼梯间、庭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四季如春。每天,我可以在鸟声中醒来,在清风明月中睡去。这样的环境完全满足了我对房子的所有期待,我喜欢这里,感觉这里就像是上天特意为我准备的桃花源。
  我向来不喜欢热闹,加之出租屋也不是自己的家,就很少带人来。我早出晚归,和房东也见得很少。我的这份静,也颇符合房东家的意愿。慢慢地,彼此变得熟悉起来。
 
(二)
  我是那种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做饭的人,偶尔闲下来也只想睡觉,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会去买点菜来做点简餐。日子虽不富足,甚至说有些拮据,但过得很踏实。但未曾想,我简易的生活却被房东老阿姨看进了眼里。
  记得有一个周末,当我正在做饭时,突然传来敲门声,心里一阵惊疑,因为这里是不会有人来找我的,开门后才发现是老阿姨用篮子提着一些新鲜的蔬菜,说是看着我买菜做饭,就摘点自己种的蔬菜给我,吃着放心。我感谢之后,有了感动,一般的房东哪里会给租客送东西,不想方设法多收你水电费就算不错了。
  记得有一次母亲来,她一会儿找牛奶,一会儿找瓜子,一会儿又为狗的狂吠道歉,弄得母亲非常不好意思,觉得这哪里是房东,简直比亲戚还热情。
  一碗酸红豆汤、几个包谷、几个土豆、几颗白菜、一把豌豆尖……房东阿姨和我的交流慢慢多了起来,我也开始关注起这个特殊的房东老阿姨。
  每天早上,东方破晓,老阿姨就会起来把所有的花浇一遍,然后再去喂一下她饲养的“宠物”们。她每次看到我,总是远远地就急着给我让路,让我颇难为情,只好微笑着问好。
  她的家里很殷实,可以说不愁吃穿,也不缺钱,但是她还是自己种菜,她的“宠物们”也不像一般有钱老太太养的什么纯种的名贵犬,而就是诸如鸡、猪、猫、狗之类的一般家禽……可能因为空间有限吧,三年多来,鸡和猪都没怎么养成功过,但老阿姨还是不停地买来养着。
  庭院里除了各种花草树木,最多的就是各种家具了,很多家具在我看来已经是“古董”,随手拿一件都比我的年纪大很多。小时候见得最多的瓷盆一类的东西,现在都没有了,老阿姨总是补了又补然后又接着用,一个旧得不能再旧的竹筛,不知道换过了多少胶皮了,最后都只剩边缘还是竹子的了,可是她仍然舍不得丢掉。秋收时节,看着路上有几颗红豆,老阿姨也一定会弯着腰一颗一颗捡了兜回家,有时候小孙子们来玩,吃饭时偶尔掉下几颗米饭,她也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
  住的时间久了,房东阿姨也会和我们聊些家常,慢慢地也听她说了很多以前的事。她说现在富足了,但上个世纪的饥饿仍然记忆犹新,所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老阿姨说,她小的时候,家里把口粮都上交了,幼小的她整天到山上挖一些如今连猪都不吃的野菜来帮着家里人度日。后来,上学的孩子每天有一顿午饭,她就去读书,不为识字,只为那每天一碗的白饭,她要把饭拿回来,倒在野菜里和着,全家一起吃,有时候也把饭直接分给弟妹吃。她说有那么一次,由于自己太饿,在学校打着饭后,本来只想吃几口解馋,谁知饭实在太香了,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就把饭吃完了。还没有到家,远远地就看见弟弟拿着碗咬着筷子在路口等自己,可是当弟弟得知她没有带回饭来时,睡在地上滚来滚去地哭,一直哭到黄昏。如今再说起这件事,老阿姨仍觉得心痛不已,一边流泪,一边叹息。
  那个年代,像老阿姨一样的人很多,而且很多没有挺过来。我理解了她对生活的珍惜。想一想,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三)
  日子单调地重复着,我都快忘记自己是租客了,房间虽小,但我还是尽量挂点字画装饰一番,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家,而不是一个窝。最后这一年,爱好由写诗转入学填词,虽是陈词滥调,但看着如此环境,禁不住不停地填,几天一首,或许是一天一首。友人看过我住的地方后,不禁感叹难怪我总是写诗填词,原来满院的花开,迎面的湖水,就是一首最美的诗,戏称我是“北坡先生”。
  那些诗词,多半是孤身一人的孤旅闲愁或是被年轻人都会有的迷茫所激出的灵感,而有一些,也真的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正当我把那里当家一样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传来,要拆迁了。虽然很早以前也知道,这里迟早会被拆掉的,毕竟几百米外就是小城的高楼大厦,城市发展的触角自然是要伸向周边的农田的,这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人嫌鬼不住的黄土坡,而是抢手的香饽饽了。
  我总盼望着拆迁的那一天来得晚些再晚些,或许不会来。可是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我只得匆匆逃离,记得搬走的那天,当我把钥匙递给老阿姨时,她眼含泪水,一个劲地说抱歉,说是他们也没有办法,让我们为难了,一直站在门口,看着我们走远……
  故地重游,却早已没有了故地。不知道在垂柳边徘徊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自己应该有一张这里的全景照片的,可当我翻遍了手机和QQ空间的相册,还是没有找到一张全景照片可以让我留下纪念,只有一些零星记录着那庭院里的一花一草的繁茂之态的碎景,妍妍地开在我的眼前。
  现在,我还在小城里飘零无依,而我曾经的房东一家也不知道搬去了哪里。现在,我总会时不时地想起老阿姨,我不知道,现在的她,是不是每天都还起得很早,是不是习惯了新的住处,有没有地方可以种菜,有没有地方可以养“宠物”,有没有地方可以堆放那些老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