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谋发展 带领乡邻同致富
作者:李玉荣 卯龙艳 马召凤 张元琼 时间:2017-08-30 阅读:233
回乡创业谋发展 带领乡邻同致富
——金斗镇黑坭村赵云创业致富小记
记者 李玉荣 卯龙艳 马召凤 通讯员 张元琼

赵云和他养殖场里的鸡
初秋时节,可渡河畔的金斗镇黑坭村山峰披绿,田野葱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村主任赵民、村副主任陈罡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云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养殖场上,数千只鸡正在悠闲地散步;种植基地里,各类蔬菜长势良好,即将迎来丰收。放眼远山,无论是观音岩小河两岸还是黑坭坡一带,一片片高高的桉树林异常的显眼。
这是合作社负责人赵云的产业,更是他的事业。站在养殖场旁,赵云一边向我们介绍合作社发展情况,一边谈起了他这些年的发展之路。
今年49岁的赵云,21岁那年,与村里的伙伴一同踏上了去云南省个旧市的打工之路。当时,个旧锌矿业异常发达,赵云在矿厂上打小工。“当时,干一天的活才3块钱,辛苦很。”赵云回忆。
在劳作休息间歇,赵云常常想,经常打小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得闯出点“名堂”。于是,在经过一年的小工生涯摸清行情之后,赵云承包了一小片矿山,开始组织工人,当上了小包工头。
就这样,赵云在异乡努力打拼,从小工变成小包工头,然后变成了“老板”,不但不断积累了财富,还在异乡结婚安家生子。
种树植绿保生态
异乡打拼的这些年,逢年过节,赵云总要回到家乡走走看看。
2007年,赵云回家过年,看到满山光秃秃的,童年记忆中的景象已经不再,于是谋发了回家乡种桉树的念头。赵云的想法得到了村委的支持。
“黑坭坡一带曾经森林茂密,生态良好,但后来由于私挖滥伐,美好的生态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荒山秃岭。一到夏天山洪暴发,到处都被冲得千疮百孔,简直不忍目睹。”赵云回忆道。
赵云告诉我们,桉树长得快,不但对水土保持作用大,而且经济价值也很高。当时在云南的矿山上,一棵碗口粗的桉树可以砍成五六节,每一节都是五六十元,一棵就可以卖到两三百元,划算得很。
2009年,赵云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一口气买来了6万多棵桉树苗,开始了生态与经济共舞的发展之路。经过持续的栽种和精心管护,如今,经过9年的发展,赵云带领群众栽下的桉树已达13万棵2000多亩,累计投入了60多万元。
而今,放眼远山,初秋的黑坭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片高大挺拔的桉树林。
由于矿业市场的整顿,桉树的经济价值一落千丈。赵云的发财梦几乎破碎,连同一起破碎的还有赵云建桉油加工厂的梦。“现在,除了不好估计的生态价值之外,经济价值最多值20万元左右。虽然树价跌了,但生态价值不会跌,这也是值得的。”赵云说。
2011年,赵云在家乡投资开办了一个民生砂石厂,委托他的弟弟管理,解决了数10人的就业问题。然而由于上级政策的调整,还没有找回投资,赵云只好忍痛割爱关停了。
后来,赵云还承包修建了家乡的通村水泥路。有些地方要扩宽或拆烤房的,赵云只好自掏腰包给予补偿。
赵云还每月出资1500元,专门聘请一个人在村里收集处理垃圾。“如今,黑坭村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了,人们的爱美意识也逐步提高了,这与赵云的努力和付出关系很大。”村主任赵民说。
不止这些。在谋求发展带领乡亲一起致富的道路上,赵云是一个多面手。
养殖种植齐并进
2014年,由于云南矿业市场大整顿,干不成矿业生意的赵云,回到家乡又开始谋求新的发展。
黑坭村简槽沟一带土地肥沃,适宜养殖和种植。然而宽大的干水沟阻碍了发展。于是,赵云自己出钱进行沟渠治理,不但修通了道路,还在沟畔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和养殖场。
在他蔬菜基地里,我们看到各种长势正旺的蔬菜,特别是青枝绿叶间的番茄辣椒红得耀眼。赵云指着一大片白菜介绍说,基地计划种植200亩,目前实际种植20亩,按照试点种植,示范带动,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模式推进。目前已有8户贫困户参与其中。通过蔬菜种植,贫困户的收入明显增加了,条件也逐渐好转了。“而且基地与学校达成了产销协议,供应学校营养午餐,这就解决了销售问题。”赵云说。
养殖路上,赵云走得更早一步的是养鸡。
2011年,赵云在黑坭村大坪子试养鸡。“然而由于气候原因,加之防疫没有做好,鸡感冒了,当年就亏损了10万元。”赵云说。
“现在这个养殖场内有乌骨鸡、绿壳蛋鸡,总计有6000多羽。鸡苗有的是从威宁购买的,有的是从四川运过来的。下一步准备发展到20000羽。目前正在着力解决防疫的问题。”赵云说。此外,赵云还计划养牛和猪,多种经营谋发展,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
赵云说,待规模扩大后,特别是养牛和养猪,将需要数十名工人。他将首先考虑当地贫困户参与其中。养牛需要不少草料,将与贫困户签订合同,固定收购他们种麦子、绿肥、包谷的草料,以此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助力他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