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哭穷支书”
作者:马召凤 李玉荣 卯龙艳 张元琼 时间:2017-08-31 阅读:213
“临危受命”的“哭穷支书”
——记金斗镇营红村村支书赵庆雄
记者 马召凤 李玉荣 卯龙艳 通讯员 张元琼
2008年,赵庆雄在哈喇河镇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一年轻轻松松就能净赚5万余元。接到镇里电话那天正好是元旦,天气冷。镇里领导给赵庆雄打电话说有十分要紧的事情找他,希望他速回。这一句“速回”让赵庆雄心头一紧。赵庆雄直接拦了一辆出租就回了金斗。
等到金斗才知道,由于老支书年纪大退休了,村里没有支书。镇里领导想让赵庆雄先代理一段时间,等着下一届的选举。
“我不想干,工资低,杂事多。”奈何抵不住镇领导的劝说,赵庆雄勉强答应了下来。而这一答应,就是9年。换了一届又一届的村干部,他就是下不来。百姓们每届都选他。
而当时摆在赵庆雄眼前的情形是,营红村的每一样工作都是镇里的倒数第一。赵庆雄接下了一个烂摊子。无硬化路、无特色产业、无发展项目。一个躲在深山里头的“三无村”成了捏在赵庆雄手里头的烫手山芋。
按照赵庆雄一开始的想法,随便混日子等着下一届选举的时候自己拍屁股走人得了。然而,没当上几天村支书,他再也没办法像之前一样洒脱地说“拍屁股走人了”。每天都有百姓上门问他各种琐碎的问题。在这些琐碎的事情当中,赵庆雄也从最初的不耐烦变成了追问“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村这么穷?为什么很多其他村有的项目我们村没有?为什么如今村子里连一条像样的硬化路都没有?……
自此之后,赵庆雄改变了想法。“虽然自己这个村支书干不了多长时间,但是还是别混日子。”第二天,赵庆雄就组织村民召开了村民大会。
“我负责申请核桃苗和技术,你们负责种下去咋样?”这之后,赵庆雄“哭穷支书”的名号慢慢在镇里传开了。但凡有点项目,赵庆雄必定穷追不舍。“有些领导见我就躲,搞的我像追高利贷似的。”第一年,赵庆雄为村子里申请了1200亩的核桃苗。
赵庆雄想,反正种核桃树怎么都不亏,种得好能成为经济抓手,赚钱。种得不好也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如今,在营红村,1200亩核桃苗已经长大,成了营红村山头一抹又一抹明亮的绿色。当地人常常戏称,赵庆雄给营红村的山头戴了好多顶“绿帽子”。
在营红村,说起赵庆雄村民们都知道这样一件事情,赵庆雄当选上村支书不久之后,村里有百姓给他送礼,他每回都不收,有一回他把村民送来的礼物还回去还导致俩人差点打了起来。
这之后,村子里的人对赵庆雄的说法是:“别送礼,小心又打起来。”在村子里办事情,赵庆雄就怕遇上村民送礼,有时候自己家亲戚都会请求“开个后门”。赵庆雄没有办法,只好把每一件事情都摆上明面,无论是评选贫困户还是给资助金,都把全村人召集到村子了,匿名投票,现场唱票。保证所有环节大家都看得明白。
核桃种上之后,赵庆雄又开始寻思起别的产业来,营红村山大,路陡,但是气候温和,山里头有很多野生猕猴桃,个头不大,口味甘甜。2015年,赵庆雄四处打听,请县里一些农业技术专家下来考察,确定这个地方的气候很适宜种植猕猴桃。
这之后,赵庆雄就带着有意愿的村民四处考察猕猴桃的种植,先后去了六盘水、四川广元等地。考察了一圈回来之后,大家都有栽种猕猴桃的意愿。赵庆雄就开始四处申请产业发展资金。
如今,在营红村,猕猴桃已经渐渐长大,明年就到了猕猴桃最佳挂果期。
曾经没有一条硬化路的营红村,如今,通组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在申请修路的过程当中,赵庆雄一连好几个星期都在往县城里头跑。
如今,营红村依然藏匿于大山,只是如今的山头是绿色的,山里的百姓是富裕的。营红村的人均纯收入已上升为6500余元,和2008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的生活水平相比,村里人均生活水平翻了几倍。
9年来,营红村盖起了45间新式烤房,解决了烤烟集中烘烤难的问题;争取到300多万的烟水项目配套工程,解决了老百姓种地无水源灌溉的问题;完成了全村448户电网改造,改变了营红村以往因电压不足而照明条件差的局面;村里修通了通村公路一条,通村油路一条。目前,全村交通道路主路已通,让村里老百姓彻底告别了以往人背马驮的局面。
营红村从曾经的“倒数第一村”成为“名列前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