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01

“嘎啦苹果”火红上市 群众迎来“火红日子”

作者:何欢 沈光勇 马江龙 时间:2017-09-01 阅读:421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15)
威宁海升苹果基地——
 “嘎啦苹果”火红上市  群众迎来“火红日子”
记者 何 欢 沈光勇 通讯员 马江龙


  初秋,位于迤那镇和牛棚镇交界处的海升苹果基地内,来自新西兰的早熟品种“嘎啦”正式登台亮相,秋阳之下,千山溢香,万树凝红。
  苹果基地内,数以百计的务工群众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摘、搬运、分拣、包装、发货等工作,不时有慕名前来的客商流连于园中树下,被眼前景象震撼,不约而同称赞道:“好一片‘嘎啦’红苹果”。 
  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是威宁竖起的一面脱贫之旗。便捷的交通区位、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全国最大果业集团的技术支撑和市场平台、省市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难得机遇,这些利好因素无一不昭示着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仅在迤那镇,全镇近3万亩的种植规模、丰产期上亿元的产值、核心基地每年超过2万个的用工量,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每年可为周边群众带来400万元以上的纯收入,苹果产业的脱贫效应愈加趋好,随着“嘎啦”苹果火红上市,产业脱贫初战告捷。
  为了发展苹果产业,迤那镇聘请了11名苹果种植专职辅导员,承担起“海升技术本土化”的职责,通过不断开展“田间大学”“院坝培训”“农民夜校”等活动,逐渐使“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引领、高标准建园、高品质生产、高效益经营”成为全镇果农的集体共识,为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注入了科技力量。 
  强化科技支撑,是威宁发展壮大苹果产业的底气。矮砧大苗、高架密植、高纺锤形栽培、水肥一体化……在海升苹果基地,一系列新技术运用到苹果种植中,为苹果提高品质、实现丰产提供了保障。
  时下,海升苹果基地精品苹果的上市每斤超过6元的平均价格,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威宁果农的底气和信心,为全县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青山绿水红日子”的小康之路充满希望。
  截至目前,威宁已发展苹果种植20余万亩,初步形成了雪山、黑石头、牛棚3个万亩苹果示范园,贵州省苹果高效园区1个,苹果产业已成为威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也将成为威宁“生态美百姓富”的优势产业、希望产业。
 


“嘎啦”红苹果





海升苹果基地内“嘎啦”苹果挂满枝头。




游客在基地里采购苹果




农户在装箱




苹果装箱




农户在采摘“嘎啦苹果”




农户在采摘苹果装箱




收获“嘎啦苹果”。





“嘎啦苹果”





海升苹果基地内“嘎啦”苹果挂满枝头。




“嘎啦苹果”




“嘎啦”精品苹果外销包装




航拍的海升苹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