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04

锁涛:一个90后的“葫芦蜂情缘”

作者:任政新 时间:2017-09-04 阅读:360


   锁涛,1991年出生于哈喇河镇闸塘村,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先后到过广东、浙江等地。
  在外务工的日子并没有锁涛想象的那么轻松,工资低,淡季还没有活干。锁涛作为普工,没有技术,一直在基层一线,一个月的工资2000到3000元,每月除了日常的生活开销,几乎存不到钱;在淡季的时候,还没有活干,想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外的日子是待不下去了。
  2017年,他决定回家,并因此和葫芦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回家虽说可以照顾到家人,但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还得自己去挣。
  “我从小就喜欢养蜂,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养蜂,这次回家,我通过上网查资料、向亲戚朋友咨询,还是觉得养葫芦蜂好,在我家这些地方,山多、树林多,很适合养葫芦蜂。”锁涛告诉笔者。
  经过多方打听,锁涛联系到了云南一家养葫芦蜂的公司,讲好价格后,他去了云南学习养殖葫芦蜂。
  学习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不但每天要早早起床给葫芦蜂喂食,还因自己是回族,生活很不方便,忙完手上的活,还得自己做饭吃,但这些并没有难到锁涛,他一心只想到的是学到技术,好回家去自己养殖,每天除了老师讲的知识外,他总是自己去摸索、去实践,认认真真学习。
  学习结束后,他买了一批葫芦蜂回家试养,先期共养殖70窝葫芦蜂。
  “刚开始不敢养多,先试着养殖,等今年做好了,适合养殖了,我再加大养殖规模,租一片树林专门养殖。”锁涛介绍说。
  刚刚迁移到树林中的葫芦蜂很小,很容易成为林中鸟类的囊中之物,有时候还会遭到鸟类破坏蜂巢,这就给养蜂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这也没能难到锁涛,他认真思考,把困难化解在脚下;葫芦蜂虽小,但只要不走很远的地方,被鸟捉的机会就会少很多,于是他便在蜂巢的附近给葫芦蜂准备食物,再加之经常对蜂巢的看护,葫芦蜂的天敌就很少有机会接近葫芦蜂了;如今,他养殖的70窝葫芦蜂生长都很顺利。
  锁涛养殖葫芦蜂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的,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他就收获了第一批蜂蛹。3个月产第一批蜂蛹,3个月后每隔一个月就可以产蜂蛹一次,一次6到8斤左右,一年可以产3次,一斤按100元计算,一年一窝葫芦蜂也可以收入2400元左右;至今,锁涛养殖的70窝蜂共产蜂蛹100斤左右,经济价值一万元左右。
  葫芦蜂的蜂蛹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经过亲戚朋友的介绍,第一批蜂蛹已全部销完,有很多消费者打去电话,只能等到下一批蜂蛹的出售。刚开始试养,锁涛并没有高价格收费,比市场价低于一百元,按100元一斤出售。
  目前,锁涛这个90后的小伙已经走上了贫困农村“产业创新”的道路,并准备带动更多人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