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06

城市美起来 百姓笑起来

作者:李云侠 马召凤 时间:2017-09-06 阅读:277


 城市美起来  百姓笑起来
——威宁全力打好棚户区改造“硬仗”
■ 本报记者 李云侠 马召凤


▲江家湾码头卯家沟正在拆迁的民房


▲马槽井已拆迁的民房


▲正在建设中的统一规划的安置地一角


已被拆的棚户区


已被拆的棚户区


棚户区拆迁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棚户区拆迁工作正在进行


正在建设中的集中安置房


▲建设中的集中安置房


搬进新房过上新生活

  2015年初,威宁棚户区要改造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时间,“拆迁”“补偿”“安置”的话题甚嚣尘上。
  2015年12月,随着全县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动工仪式的开启,威宁城棚户区改造工作拉开了大幕。
  威宁棚户区改造工程涉及草海镇、海边街道、六桥街道、五里岗街道的数万群众,数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硬仗。
  工程启动前期,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会、推进会、调度会、培训会……密集的工作安排会议上,“棚户区改造关乎城市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重大的民心工程,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主题;“让百姓安居,让城市发展”是中心。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改造工程伊始,《威宁自治县中心城区农村居民住房安置办法》《威宁自治县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威宁自治县中心城区集体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相继出台,让征拆补偿标准“晒”在阳光下。
  棚户区改造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建。逐户对县城中心城区建(构)筑物结构、面积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30000余份,对群众安置选择和建房意愿进行了摸底。
  原住江家湾的村民江运德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天天有干部到改造区内搞宣传,有些直接到家里面问,有些开着车用喇叭在村子里面播(政策),连几岁的小娃娃都晓得咯。”
  在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威宁棚改工作得到了广大拆迁户的理解和配合。
  2016年6月23日,随着棚户改造区部分居民在威宁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签订了首批协议,棚改工作步入高潮。
  一时间,草海北岸沿线的前进村、马槽井、西海码头等地挖掘机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栋栋棚户区房屋渐次被拆除,存续了几十年沟巷交错、污水横流、垃圾满布的棚户景象不见了,延续了几十年的“人进湖退”局面得到遏制。
  在马槽井生活了60多年的老人宋老太告诉记者:“原来这一带家家户户的排水沟都直接通向草海,水流是黑色的,常常闻到酸臭味。”
  棚户区改造启动后,这里的屋主陆续搬离,房屋也依次被拆除。改造区的居民部分签订了房屋全款补偿,用一部分钱在新城区买了商品房和门面;有的签订了房屋安置补偿,等待政府统建的安置点完工后搬入;有的则有了安置地,自己将重新在新的规划区内建小楼。
  9月4日中午,记者走进新城区凤山大道规划安置点中段,56岁的杨凡升正在三楼厨房炒菜,他告诉记者,他家是今年年初新房建好后刚搬进来的。政府划的安置地是500平方米,他家修了三层,一楼4个门面宽敞当街,被一家百货商店租赁。二楼宽敞,租给了一家家具商做了仓库,两层房租每年坐收3万多元。
  他笑着告诉记者:“他们都说这里以后将是城市的中心,我就选择了自己建房,以后有钱了还能往上升层。”
  杨凡升介绍,他家原住在海边街道大洼塘社区新河组(滨海一号对面),拥挤不说,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在外面打零工维持。如今搬过来后,杨凡升一家开始打算起来,准备等门口的街面全部修好,让一直在外打工的孩子回来做点小生意,“不需要再背井离乡的去闯了。”
  走进江家湾码头卯家沟段,邓桂珍和邻居家老太太正在路边闲谈。邻居卯玉林家已经拆除了一半,她家还没搬离,记者问起搬迁的事,她笑着说:“只要政府给我们找个安顿的地方,我们马上也就搬了,我家应该已经签了协议了,都是孩子在管,我不清楚。”
  对于未来的生活,她说:“这里虽说环境好,但是还是背了些,不算太方便。搬到新家以后,做小生意应该更好些。”
  据悉,目前,全县共规划了7个棚户区改造统建安置点(乌江源大道统建点、五里岗统建点、凤山大道统建点、双霞路统建点、新养护段统建点、阳光大道统建点、银龙社区统建点)总建筑面积1459306.31平方米,可容纳8520户30801人,预计总投资29.2亿元。
  自2015年启动全县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全县规划区内共有棚户改造任务12593户(含石门乡2016年度500户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房屋测量复核5865户,完成房屋征收协议复核4337户,支付房屋补偿款2768户106150万元。共拆除房屋2911户,拆除房屋面积约235386平方米,拆除附属物96146平方米。
  如今,前进村、马槽井等地的房屋大部分已经拆除,改造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棚户区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逐步变得更好,威宁县城城市品位正逐步提升。正如群众期待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和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