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花儿”满山坡
作者: 时间:2017-09-11 阅读:432

老师用汉苗双语教学,教苗族孩子们用汉语朗读课文。

孩子们正在吃营养午餐

兴隆厂小学80%左右是苗族学生

兴隆厂小学师生合影,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上接1版)
果然,“微信好友”联系了“启文教育基金会”,去年4月份,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到学校走访回去之后,就四处筹集物资。
去年11月份,雪花簌簌飘零,就在老师们看着冬天里冻得瑟瑟发抖的学生而感到心疼时,这个冬天,“启文教育基金会”为兴隆厂小学送来了1000套物资,包括衣裤、鞋袜,保暖内衣、内裤,另有学习用具等。由于学校学生少,物资发不完,其他多余的部分便发放到与该校邻近的群沟小学和大街乡育才小学。
蒋明忠从学校的贫困学生中选出6名特困生,把名单交给启文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将资助这些孩子直到大学毕业。
采访后,记者通过中国青年网了解到,“7月1日,一个富有温情与大爱的展览——‘以爱启文’李朱.林帝浣.邓力克书画沙龙展在东莞汇一艺术空间开展。本次展览为公益画展,展览作品义卖(线下和微店同步进行)所得将全部用于贵州威宁兴隆厂小学教学楼筹建及教育援助。
目前,兴隆厂小学的校园建设正在推进中。
★★陈思银:学生们虽然穷苦但很听话
陈思银,2008年进入兴隆厂小学的“特岗”教师,转眼已有9年教龄。
“那年我来的时候,校园里只有一栋两层楼的‘危房’,操场上全是稀泥巴。因为道路不通,我们常常把摩托车寄放在‘半山’,有一次从山顶下来上课,由于道路湿滑,一位同事的车差点就翻了,两个轮胎悬在半空中。”
谈起工作环境的艰苦,陈思银向记者说起了上班途中“惊心”的一幕。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作为年轻人,有没有想过离开?”记者试探着问。
“确实想过,还参加了几次公务员考试,但是运气不好,没考上。”他很坦率。看着同事们一个个千方百计考走、调走之后,陈思银并非不想走,因为“兴隆厂”是在羊街境内的人一提起就“望而生畏”的地方。
在经历考试失败之后,陈思银慢慢静下心来,认真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这几年的工作中,他与当地学生及家长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他看来,这里的学生们虽然过着艰难的生活,物质条件十分匮乏,但他们非常听话,从不调皮,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在他的印象中,教了这么多年,学校从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的事情。他觉得,这样听话懂事的学生,值得老师们为他们真心付出。
★★张艳:全校唯一的女教师,一个人上学前班
张艳,该校苗族女教师,2011年毕业于织金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曾经参加过几次“正规招考”,由于竞争太大,始终未能被录取。
此前,她在县城开了一家“汗蒸美容馆”,生意并不差,为了支持丈夫(校长杨林)的事业,她关闭了“汗蒸美容馆”,带着孩子,陪着丈夫一起来到了这个“穷山沟”。通过聘用,在兴隆厂小学当起了幼儿教师。
张艳是学校的唯一一位女教师,学前班的课就由她一个人全部负责。
“学前教育的教材很多,并不光是带着孩子们玩,最关键的是刚进校的苗族孩子听不懂汉语,要用苗语为他们翻译。目前班里40个学生中,有34个苗族,其他分别是同村寨的仡佬族和彝族。”
该校位于羊街和大街两个乡镇的交界处,学校学生覆盖半山、马家坡、熊家沟、李家沟、牛落冲等村寨。
张艳告诉记者,她将竭尽全力,把自己在幼儿师范学到的东西用“双语”教授给这里的孩子,希望他们长大后能走出大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朱佳富:“门卫”也上课
朱佳富,学校的工勤人员。主要负责学校的安保工作。
自2006年进入该校工作以来,他不仅是学校的保安,他还是课堂上课的教师。今年,他就是4年级的数学老师。
“因为我家就在学校附近,虽然工资并不高,但有这样一份工作也挺好。”他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采访完毕,离开兴隆厂小学,汽车加足马力朝陡峭的山坡上爬去,记者仿佛看到,满坡满岭的花儿正在迎风盛开。
采访后的第二天,记者通过羊街镇教育管理中心了解到,为了鼓励边远贫困的村小教师踏实工作,该镇每年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提取一部分对他们进行奖励。同时,每年的教师节表彰也会向他们“倾斜”,兴隆厂小学作为一所需要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实践证明,对其进行“撤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它或许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在教师节之际,记者默默地祝福这所小学越办越好,也祝福天下的老师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