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12

走进站坡

作者:马召凤 李玉荣 卯龙艳 张元琼 时间:2017-09-12 阅读:249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19)
走进站坡
记者 马召凤 李玉荣 卯龙艳 通讯员 张元琼



站坡地势险要

  残砖断瓦,诉说当年历史。
  滇黔锁钥,站坡曾雄踞一方。
  站坡是可渡古驿道云南段的终结点,原名“战坡”,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发的地方。据有关资料记载,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
率大军由成都出发南征,到了棘道后兵分三路,东路由马忠率领,中路由李恢指挥,抄袭孟获的后方——建宁(今曲靖),西路由诸葛亮亲率主力,渡过泸水追击孟获到滇池。李恢中路军沿古驿道路过可渡河时,受孟获部队阻击,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一战持续打了七天七夜,战场遗址就是在今天的金斗镇站坡村,村庄因此得名。
  站坡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明清时代,明代“以武功定天下”,险隘设关,在古驿道沿线设关,可渡也设立了可渡驿,站坡是可渡关最大的关隘,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
  如今的站坡,最为当地百姓所熟悉的历史当是吴三桂在此修建宫殿了。吴三桂意欲称帝时,就起意在站坡设立关卡,并派人从昭通一块一块的运来了建筑金殿的大砖,还专门派了“水利专家”对可渡河进行考察,准备在关口筑坝,拦河成湖,他便可据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做起他的逍遥皇帝梦。
  然而,吴三桂最终没有当上皇帝,没有据此兵家要地成就一代霸业。据传毁灭他梦想的不是水西人卷土重来英勇不屈的抵抗,也不是康熙大帝运筹帷幄防备他的强弩硬弓,而是吴三桂的小女儿不幸在可渡染病去世。女儿死后,吴三桂收起了在可渡的所有梦想,包括已在建设中的金殿,包括臣服水西的“霸业”,也包括入主中原的野心。他横刀立马,在站坡的最高处,向着夕阳射了一箭——箭落之处,便是他女儿最后的归宿。弦响过后,吴三桂口吐鲜血,被部下抬回昆明。
  如今走进站坡村,只要问起当年吴三桂修建金殿的地方在哪里,人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准确的地点。现在那里是一块苞谷地,苞谷长得茂盛,空地旁边的几堆乱石中隐约还能找到当年建筑金殿的大砖与瓦块的残片,静静的躺着,任凭风吹雨打、岁月蹉跎。这块地的主人是如今年近50岁的杨勇,他从小就听着自己的老父亲讲吴三桂修建金殿的故事,也常常会有外地人到此询问这段往事的相关历史,企图从当地人口中了解不一样的吴三桂和不一样的站坡。
  在如今的站坡村,深土里、池塘边、农户的畜圈墙上,还能找到当年吴三桂修建金殿所用的砖头,砖头比现在人们所用的要大出两三倍,几乎和常见的水泥砖一般大小。曾经那些“脚传手递”的大砖,多被厚重的历史所掩盖,所剩不多,部分砖头被当地农户搬到自家院子里,成为砌房子的材料被掩盖在了石灰水泥之下。
  84岁的老人沈国钧打小听着吴三桂在站坡村企图雄霸一方的故事长大。沈国钧记得,自己还是十多岁的时候曾和一群玩伴到站坡去玩。吴三桂的生基碑在地下一处山洞里保存完好。只是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的生基碑已经不复存在,被泥土一点点掩盖找不到足迹,只剩下他的故事在村子里一代代流传。
  生基碑修建完好,可见当年吴三桂要在此称霸并终老的决心。只可惜,历史留给他的终究是一个孤独的背影。
  吴三桂行宫遗址名声远扬,引来了许多考古和追寻吴三桂足迹的专家学者。现在能弄清楚的也就是行宫遗址的准确位置,关于行宫的规模和构造及相关的其它种种,需要专家学者的技术考证。不管怎样,几千年古驿道、数百年的残砖断瓦,讲述着这里曾承载着一次次旌幡猎猎的战事,柔风中也不时会传来一阵阵金戈铁马的轰鸣。立在山头险要地段的站坡村,历史成为远去的声声马蹄,时不时叩响这片曾战马嘶鸣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