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12

生态建设产业化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9-12 阅读:176


 生态建设产业化
——龙场镇生态建设侧记
记者 陈武帅  

  初秋时节,走进龙场镇,天高云淡、森林苍郁,满眼的绿意漫无边际。每年造林8000亩,全镇森林面积达9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60%以上,数字有力诠释了龙场镇生态建设提升“绿色颜值”成功的秘诀。
  这得益于龙场镇实施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绿色生态产业新路。
 
 
  日前,走进龙场镇树舍社区水果种植基地,红彤彤的油桃、黄灿灿的梨子,还有遍坡遍岭缀满枝头的苹果、李子、杏子,望也望不见边。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生态水果已成了该社区优质产业的一张名片。
  在树舍社区水果基地,50岁的社区支书李保才正忙着指挥果农采摘水果,销往云南、重庆等地,300余户果农家家种植水果收入都上万元,社区也因此摘掉贫困的帽子。
  树舍社区因海拔较低、气候宜人,比较适合种植苹果、梨子、油桃等水果。李保才带领大家开始种植水果,满坡满岭的土地上开始长出青青的果苗。
  如今,树舍社区成为当地有名的“果园村”,村子内357户人家基本上家家都种果树,当地居民从果树种植当中收获了技术上的纯熟,也收获了生态的恢复,更收获了经济上的发展。
  彭兴友是树舍社区的贫困户,在李保才的帮助下种植7亩苹果,目前已经挂果,每年收入3万余元,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盖起来两层小洋房,日子过得很滋润。
  “守着良好的生态,我们下一步准备发展乡村生态体验游、果园采摘游等旅游业,让生态美百姓富不再是发展的悖论。让树舍群众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李保才规划着树舍的愿景。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栽树不难护林难。正是在护林员的精心呵护下,在提高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下,龙场镇这片林子渐渐茁壮成长,成为一片青青郁郁的林场。 
  管洪学是龙场镇林业站一名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保护树木,管洪学常常和植树人员一起吃在大山里,住在大山里,没门、没窗、没水、没电。山上很冷,晚上睡觉和衣而卧。吃的是土豆煮白菜,喝的是河沟里的天然水。
  由于山上石头多,而且要管护全镇的森林资源,长期的跋山涉水,一双鞋穿不了两个月就磨得露出了脚趾头。
  由于龙场镇有几个村自然环境恶劣,种树成活率极低,以致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代代造林难成林”的尴尬局面。
  然而这些年,龙场镇林业人在村民认为栽不活树的荒山上,硬是栽活了500多亩落叶松。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植树造林工地上,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不到地里干活。护林防火期间,每天中午1点才吃饭,有时候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目标就是种上一棵树或看护好一棵树那就值得了。”管洪学说。
  有一次,管洪学在山上抓到一只羊,由于找不到牧羊人,他就背着羊下山,还被羊尿了一身。
  还有一次,管洪学看见有羊啃树,追羊时跑丢了鞋,脚板被划破。当他得知羊主人是贫困户后,不仅替村民交了罚款,还捐了1000元,这让村民深受感动,后来主动参加了义务护林队。
  清明节期间,管洪学日夜防火。他的一个朋友上坟祭祖时,不慎烧了5棵树,朋友原本以为他会网开一面,但管洪学却给予重罚,并且让其补栽了树苗。
  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管洪学深知自己得罪了不少人,但每当看到满山的树长高成林,他越发地认死理护林而不讲“世故”。
   “经过多年植树,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真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管洪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