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神虎”到村头 群众致富有盼头
作者:况清 时间:2017-09-12 阅读:225
“祥云神虎”到村头 群众致富有盼头
通讯员 况清

新民村群众在从事装缝工作

新民村群众在从事装缝工作
“山高雾大细雨多,庄稼一种几遍坡,到了秋收一算账,种一坡来收一锅,男人打工去挣钱,女人陪学上了县,庄稼老人没人管,鸡狗家具都卖完。”当被问到原来乡里哪句顺口溜印象深,石门乡新民村的党支部书记马召团毫不迟疑地说,“那时候我们这里太穷了,很多年轻人都到城里面打工挣钱去了。”
石门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中区域自然环境最为恶劣、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乡镇。为了养家糊口,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妻儿独自留守在家中,土地大量闲置。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石门乡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就在前不久,听说石门乡相继引进中农发集团、华曦集团等大型企业发展马铃薯种植、蛋鸡养殖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后,又引进贵州祥云神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石门乡剩余劳动力进行手工就业培训,为贫困群众量身设计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灵活上手的工种,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笔者好奇地再次作了一番探究。
车子在石门乡的山野间穿行,颇费周折,笔者找到了石门乡的“祥云神虎”所在地,在石门乡观音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宽敞的培训就业基地内,墙的四周整齐地摆满了布老虎,但只见三五个男男女女,有的正穿着针引着线,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缝着几块不同颜色的布料,有的却在往一个“布口袋”里塞棉花……好不热闹。
水族姑娘宋珍平是石门乡观音山贵州祥云神虎文化产业培训就业基地负责人。她指着旁边架子上几只体型较大的布老虎说道:“这就是用水族传统的套绣工艺制作的‘祥云神虎’。漂亮吧?你看,里头装的是荞壳,可以用来当枕头,对预防颈椎病特别好。”笔者眼前的神虎与平常见的老虎大不相同,虎的身上布满了五朵不同颜色的祥云,面部就像门神一般。“在水族人看来,布老虎寓意镇宅避邪、护佑平安、消灾降福,是水族家庭的镇宅之宝。”宋珍平说起祥云神虎两眼放光。
随后,宋珍平向笔者谈起了自己来石门乡的初衷。“石门乡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初来石门时,我们只是应邀来为石门乡剩余劳动力进行手工就业培训,但当培训结束后,准备要离开时,这里的老百姓亲切的唤我一声‘大姐,一路平安’,特别让我感动,我感到他们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舍不得我们离开,加之石门乡政府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十足。于是,我们留下来了,留在这里不走了,我们想在石门这块宝地上让祥云神虎文化变得更加不一样。”
据悉,石门乡人民政府已与贵州祥云神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石门的贫困群众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后,可在自己家里从事祥云神虎装缝工作,原材料由祥云神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群众装缝完一个,可获得十元的手工报酬,正常情况下,每个群众一天能装缝十二个左右的祥云神虎,能获得120元的报酬。
石门乡观音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负责人介绍,“祥云神虎”的到来,不仅把扶贫产业建在了村里,还建进了群众的家里头,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了。
据了解,目前,石门乡产业扶贫的持续推进,吸引了大量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集镇上的门店越来越多了,赶集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而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也越来越少了。
“产业建在家门口,务工顾家两不误,脱贫致富有盼头了!”正在缝制祥云神虎的贫困户陈选巧一脸喜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