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13

高原彝家汉 党的好儿子

作者:岳刚 时间:2017-09-13 阅读:397


 高原彝家汉  党的好儿子
——记兔街镇高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显能
记者 岳 刚


  高原村的山,粗犷而冷峻,令人感到一种刚正不阿、力争上游的质朴美,似一幅凝重的画,如一首深邃的诗,若一个感人的故事。
  高原村,是兔街镇海拔最高的村——平均海拔2260米;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村——23.6平方公里。
  “人生的价值就是要把自己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高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显能经常这样说,他在高原村一干就是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如一日一直履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
  55岁的老支书王显能,就是这么一个粗犷而认真负责的高原彝家汉子,虽然已是满头银发,但他洪亮的声音依然饱含充沛的精力,就像高原村的山峦一样。
 
建“阵地”
 
  1992年6月,王显能在村里还是个民兵连长,那时候他还在“兼职”从事卖煤油的经商活动。1994年,他结束经商生涯。
  1996年,时任高原村党支部书记66岁,村主任64岁,两个“主力军”已是风烛残年,干起工作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显能还不是村里的“主要领导”,但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高原村当时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村里开会就在几棵大树下的空地上,用王显能的话说那情景就是“天点灯,风扫地”,办公条件非常恶劣。
  没有阵地,工作就不好开展。王显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一所村活动室。
  于是,王显能自己掏车旅费,不停地往县里跑,找县委组织部汇报实情,争取建设资金。
  王显能没有白跑,县里给高原村批了7000块钱的建设资金,王显能乐得好几晚上没睡好觉。
  但是,这7000块钱只够买钢筋和水泥,要是请工人,一分工钱都挤不出来的。
  王显能有的是有法子,老百姓缺钱,就是不缺力气。
  村里的群众在王显能的发动下,有的村民组负责挖地基,有的村民组负责开采石头,有的村民组负责砌墙……老百姓纷纷出工出劳。
  一个多月的时间,两间面积为110平方米的村活动室就伫立在高原村老百姓眼前。
  高原村村活动室的建立,在兔街镇当时是史无前例。
  从此以后,高原村告别了“天点灯风扫地”的办公窘况。
 
修公路
 
  高原村的路,是王显能带着村民修出来的。
  高原村的出路,也是王显能带着村民闯出来的。
  王显能说,要改变村民的贫穷面貌,首先就要为他们修路,路修通了,发展才会有希望。
  那时候,村民的生产生活,靠的是人背马驼。
  禾麻林组的余世勤建房子,距公路有2.5公里,通行的路是羊肠小道,水泥全是请人背,钢筋全用马驼,建一座房子花了四个多月时间。
  沙子坡组村民都居住在山顶上,建房用的石材却远在山脚下,运输石材也是靠人背马驼,一挪步就是爬坡,沉重的负荷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王显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厚着脸皮”跑到县里争取“一事一议”等项目,趁着冬季农闲时节,组织村民积极修路。
  如今,全村16条共计40多公里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在高原村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生产生活畅通无阻。
  王显能看着脚下的路,笑着说,要致富,就是要修路。
 
保生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威宁很多乡镇非法煤井泛滥。人们挖煤必须用树木支撑,采取“白天不动晚上动”的方式进山砍伐,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峻,山林损毁严重,水土流失惨不忍睹。
  一年下来,高原村一到冬春季节,黄沙满天,天地之间混沌一片,尘土、废纸、塑料袋漫天飞舞。路上的行人蒙着脸,低着头,逃难似的往家跑。
  王显能的心痛了:“必须立即制止非法乱砍滥伐这一行为。”
  心动不如行动,他和村主任组织部分村民,在夜间采取突击行动,叫正在偷砍山林的不法分子措手不及,前后一个星期时间,收缴木头16000余棵。
  王显能在打击盗伐林木行为的同时,加强林地建设管理。
  乱砍滥伐的现象没有了,但光秃秃的山岭需要及时恢复原来的生态。
  王显能来到县林业局,把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并申请给予大力支持。2002年,县林业局为高原村发放8吨松树种子,王显能发动老百姓连日种下,4000亩松种不断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如今,十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高原村的生态建设在王显能的努力下,森林覆盖率达62%,在全镇乃至全县排在首位。
  “植树造林永远都在路上,关键是要增强人民群众保护生态、建设家乡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绿化、美化家园上来。”王显能如是说
 
促发展
 
  在带领村民发展方面,王显能坚持从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要坚持领导决策,二是充分利用好政府帮扶政策,三是全民要解放思想,四是要让实际行动说话。
  高原村依托本村独特的“小草场”优势,种植牧草1000亩,大力发展养牛。
  据悉,高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1户1061人,其中已经脱贫104户487人,2014年脱贫34户157人,2015年脱贫26户110人,2016年脱贫44户220人,2017年计划脱贫71户。
  目前,高原村户均养牛达2.5头,养得最多的农户一家达10头以上,他们将利用当前“牛”价格,早日脱贫,早日致富,早日奔小康。
  另外,高原村还发展种植金铁锁、油用牡丹套种竹柳等产业,有效促进了村民增产增收。
  作为一个老党员、老村支书,王显能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党章约束自己的言行,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高原村的改头换面和发展致富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的心永远都跟着党走!”王显能坚定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