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途(下)
作者:古风 时间:2017-09-14 阅读:217
对一粒沙的重新认知
我没有想过,一颗颗细微的沙粒,是如何变身成为艺术品的。
在渤海之滨,在沙雕大世界,我不得不对一粒普通的沙子重新认知,另眼相看。
能工巧匠们,构思精妙,技术高超。聚沙成画、成物,成人、成佛、成神——
美丽长城,七星高照,寿比南山,八仙冲浪,十八罗汉,弥勒大佛,牛郎织女,鹿鹤同春,九九归一……一座座沙雕艺术品卓然而立。建筑与器物,形态万千,立体呈现;人物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一粒沙,两粒沙,一万粒沙,千万粒沙,凝聚在一起,就变身成为艺术品。
我们这些山里人,禁不住赞叹声声,拍照连连。
流连在沙雕世界,感慨油然而生。
从今天开始,我不敢再看轻一粒沙子。
在沙滩上行走,也要脱掉鞋袜,脚步轻轻。让脚板感受沙粒的体温,让脚趾体会沙粒的律动。
每一粒沙都有生命,都有灵性。每一粒沙,都想成为艺术品,供人欣赏,让人艳羡。
何况草木,何况动物,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沙粒静默在海滩,不是自暴自弃,不是自我放逐与不思进取。海浪涌上来,沙粒就开始了它们的征途。遇到识货的工匠,沙粒就能实现质的飞跃,破茧成蝶。
遇上一粒沙,认识一粒沙,向一粒沙学习,是一件幸运的事。
在渤海边看日出
我不知道,太阳出海竟然这么早!也不知道,会有那么多人早起看日出。
凌晨四点,山区还一片漆黑,人们都还在梦里酣眠,北戴河的天就亮了。
东山旅游码头,礁石边,沙滩上,人影晃动,翘首遥望,静候太阳。
太阳是从大海的肚腹里分娩出来的吗?
也许是怕羞,太阳用轻纱般的晨雾,遮住了初生那一刻的盛景。离开了海平面,才怯怯地从晨雾中露出脸来,由模糊而清晰,由银白而浅黄,由橘黄而慢慢变红。面色安详和蔼,娴静温柔,干净纯洁,不炫目,不灼人。
不安分的海面,慢慢铺上了一束红光,伴随水波摇晃。太阳逐渐升高,不断变大。万丈光芒,从海面铺展开来,直至照亮整个人间。
原来,太阳每天都是在我们的梦里——这样诞生,这样慢慢长大,这样慢慢升起!
连续早起,苦苦守候,晨雾还是遮住了太阳出海那一瞬间的壮观。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错过了海上日出的美景。
也许,每一次美丽的邂逅,都是需要缘分的。
我们不知道的事物,实在太多。我们错过的,也不仅仅是海上日出。
一颗葡萄的轮回
这些紫红色液体,是葡萄的精魂。
在中粮长城华夏酒庄,坐在窗前品葡萄酒。轻摇酒杯,晃动杯子里的漫漫光阴。
一株,两株,三株,成千上万株葡萄树,在燕山脚下一起生长,盛开、结果,吟哦、歌唱。
那弯如钩的月亮,还挂在古老的燕山上头。
一天天,一夜夜,葡萄由小而大,由青而紫,由绿而红,由生而熟。
这些饱含日月精华的葡萄,走进酒窖,在阴暗的地宫里经历数日发酵,才析出了紫红色的精魂。
葡萄的一生,是短暂的。葡萄的灵魂,却生生不息。
我猜测,每一颗葡萄,都宁愿选择变成酒。如果可以选择,葡萄应该不愿走进人的胃里,仓促终结生命。
虽然变成酒的过程繁复、漫长,可能还很痛苦。但每一颗葡萄,都是勇士,都是英雄,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在燕山脚下,列队走进酒窖,就如自古以来,浴血奋战在这片土地的将士,选择奋勇前进,杀身,成仁!
呷一口紫红色的液体,或酸,或涩。葡萄在证明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过程。
讲解员说,坚持每天喝一杯葡萄酒,养颜。
这是一件残忍的事。
一杯葡萄酒,得多少葡萄献出它们的灵与肉?为了不可逆转的衰老,牺牲其他生命,不是仁义之举。
这些葡萄酒,也许更愿意人类喝它们,不是为了什么养颜。而是品咂、琢磨生活的味道。
广袤无垠的原野上,成片的葡萄树,勾腰驼背,队列整齐。一串串葡萄幼果,在安静地生长,它们将伴随季节更迭,进入从葡萄到酒的轮回。
在鸽子窝公园
集体游鸽子窝公园,是从后门进去的。
如同一篇小说,省去了开端,省去了发展,直接去了高潮部分——鹰角亭。一个古老的亭子,伫立在海边崖畔,迎着南来的雨,北往的风。
毛主席塑像,矗立山头。那场飘落在幽燕之地的大雨,已经过去了63年。
昔年白浪滔天的渤海,今日波平如镜。秦皇岛外,依然不见打鱼船。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游览,戏水,拍照。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此时的人间,早已换了模样。
我宁愿相信,曹丞相就是站在眼前的山崖,东临碣石观沧海,借景抒怀,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我宁愿相信,毛主席就是站在鹰角亭避雨,回首往事看今朝,慷慨激昂,抒发了博大的壮志豪情。
曹臣相来过,毛主席来过,古圣今贤来过——那时,这里应该没有围栏,也没有铁门和售票窗口。策马扬鞭,随性而游,胸怀犹如大海,豪情不负美好河山。
在夏日午后的闷热时光里,我期待有诗意汹涌而至,或者灵感能如一只鸽子般飞翔。
先贤们的杰作,镌刻在石头上。
我的思想,单薄;我的文字,瘦弱。
不敢留下只言片语。也学同伴,笑对相机,依山傍水来一张,证明我来过。
还想再喝一口海水
还想再学游泳,还想再喝一口海水。
虽然只敢逗留在浅滩,虽然不能到中流击水,虽然大海不抬举我,虽然海水很咸。
美好的时光,为何溜得那么快?
连续下海两天,我没有学会在海水中俯仰自如。
流连在浅水处,徒有羡慕,徒有钦佩。看许多人在海里,如鱼得水,追波逐浪。
在渐行渐远的车上,只能回首遥望。那一片不知疲倦的大海,潮涨潮落,涛声依旧。
留下遗憾,带走记忆,带走美好。
在大海边,虽然没有学会游泳,但我尝到了海水的味道。
夜幕下的长安街
车流涌动,人潮涌动,长安街在夜幕下渴望安宁。
人群拥挤,高举相机和手机,拍自己,拍天安门,拍纪念碑,拍国旗降下的庄严时刻。
许多黄发蓝眼黑皮肤的游客,也跟着凑热闹。他们能否体会,国旗下面炎黄子孙灵魂深处激荡的热情?能否听懂,一群中国人脉管里血流汹涌澎湃的声音和意义?
那是长江奔流的喧响!
那是黄河咆哮的豪情!
国旗每天按时升起,准时降下。一个民族的尊严,时刻都在长安街,在天安门,在五星红旗下面,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永不沉没。
在拥挤的人流里,在急速闪动的快门中,我不清楚他们拍下的照片,各自所蕴含的意义。
夜幕下的长安街,刻写着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与文明,见证着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兴衰与荣辱。
我宁愿相信,这么多人来,争着观看,抢着拍照,不只是为了证明到此一游,也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在紫禁城闲逛
我还是愿意把故宫称作紫禁城。
紫禁城,与皇权有关,与许多神秘的物事有关。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两个王朝的统治核心,在游客杂乱的脚步声中威严不再。像一朵浮云,轻描淡写,飘飘悠悠。
能够在紫禁城闲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明清时代,普通人挨近城墙就是犯罪,也许要被杀头。
今天,我手持门票,就可以沿着当年24位皇帝走过的正门,大摇大摆,昂首阔步,优哉游哉。
在盛夏的高温里,我不想去关心什么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宫廷之变、宗教祭祀。也懒得去想,皇家在这高不可攀的宫墙内部,如何骄奢淫逸,一手遮天,荒淫无度。
沿着中轴线,一路深入。不去看东六宫西六宫。不敢想象有多少娇艳欲滴的苦命花朵,兀自开放,兀自枯萎,在寂寞宫廷苦苦等候。怕一不小心,看到岁月深处那一双双渴盼、哀怨的眼神。
在紫禁城,看不够的,是恢弘的建筑群,高超的艺术,天才的设计。
坐在光滑的台阶上,我成了一个矛盾体,对皇权爱恨交织。恨他们滥用百姓的血汗,来垫高、炫耀皇室的权威;又感谢他们把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集中展现,永久留存。
在紫禁城闲逛,我原谅了自己。不再纠结:有时奋发进取,有时斗志消沉,有时信心满怀,有时心灰意懒。
坐在天坛胡思乱想
汗流浃背地走到天坛,心里除了激动,还缭绕着迷雾。
我以为,这一处极尽奢华的所在,是为了祈求皇权永续、传承家天下的神庙。
眼前的祈年殿,是教科书中熟悉的模样。而书中的叙述,却早已被遗忘。
皇天上帝的神位,供奉在大殿中央,神秘莫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听完解说,看了资料,才发现是我思想上出了偏差。那一块被皇帝虔诚祭拜的神位,竟然还管着天下苍生的温饱,庇佑着芸芸众生的福祉。
这个从远古年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自然崇拜之所,除了尽显皇家的奢华,不知道是否拯救过苍生黎民。
从皇帝明堂到西周明堂,从东汉明堂到唐万象神宫,从大祀殿到祈年殿。看来,皇天上帝就该居住在奢华的宫殿,民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不管苍生拜鬼神,也许是皇权政治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国列强用枪炮对准国门的时候,皇天上帝在哪里?豺狼虎豹在国土上荼毒生灵的时候,皇天上帝在哪里?禽兽不如的侵略者杀戮人民亵渎神圣的时候,皇天上帝在哪里?灾祸横行饿殍遍地白骨盈野的时候,皇天上帝在哪里?
自诩为天之子的皇帝,以及被皇帝供奉的皇天上帝,在滚滚前进的历史洪流中,都成了摆设,成了一个符号。他们,都无法掌控自然规律。
坐在光滑的台阶上,想着朝廷四处搜刮民脂民膏,想着众多工匠在这里挥汗如雨,想着历代皇帝在这里举行的隆重祭天仪式,想着外国列强在祈年殿前叽里呱啦……
环顾和我一样冒着酷暑而来,一脸好奇、摩肩接踵的游客,我不禁哑然失笑。
雨中颐和园
烟雨迷蒙,美景似乎不存在。
看不见亭台楼阁,遇不到娘娘,或者妃子。
撑着雨伞,站在十七孔桥遥望。
昆明湖上,烟霭缭绕,雾气升腾。万寿山在雨中肃穆神秘,隐约缥缈,恍若一个王朝遥远的迷梦。
一双双美腿,从伞檐下,悠悠晃过来,款款荡过去。一路踩踏着雨水,或者说昔年工匠们挥洒的汗水。猎奇的目光,探向迷雾深处。
假山,奇石,湖泊,杨柳,桑树,龙舟,寺庙,阁楼,处处映现出膨胀的私欲和皇权的荒诞。
一尊尊佛像还在,跪拜佛前的娘娘何存?
奢华园林依旧,皇室淫威何在?
一条条龙舟还在,帝王权贵何处?
盛夏的颐和园,风雨交加。雨点打在湖面上,打在荷叶上,打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四处飞溅的水花,如同一个旅人纷乱的思绪。
听听废墟下面的声音
烧得好!炸得好!
在圆明园,一个另类的声音从废墟下面传来,穿过风声雨声,绵绵不绝,振聋发聩。
这不是皇宫里传出来的靡靡之音,不是汉奸卖国贼的鸡鸣犬吠,也不是外国强盗的鬼哭狼嚎。
这个雨天,废墟下面,似乎还不断传出隆隆炮声,和火烧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畅快抒情。
一个闭关锁国、骄奢淫逸的王朝,在遥远的火光中挣扎。他们的荣耀,在废墟中慢慢飘散,消失无影。
也许,没有炮弹轰炸,没有烈火焚烧,就摧不毁至高无上的皇权,就唤不醒一个沉睡的民族。
那一场大火,烧毁的只是一个私欲横流的园林。却惊动了东方睡狮,唤醒了甘受奴役与压制的万众灵魂,点燃了一个民族保家卫国的燎原之火,铺垫了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大道。
漫步园中,荷塘泛绿,莲花朵朵,杨柳拂堤,美景处处。
赏花观景,未尝不可。但不可不停步,在散乱的石头旁边,听听废墟下面的声音,看看前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