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新貌新农民
作者:王德聪 时间:2012-03-06 阅读:384
新 村 新 貌 新 农 民
——我县新农村建设侧记
——我县新农村建设侧记
农村的发展出路在哪了?如何走?成了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以来,我县立足“新”字建设生态文明家园,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如今,当你行走在全县各乡镇,一排排新颖别致的黔西北民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到处呈现出新民居、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
农村景色大变样
“低矮的茅草房、灰尘满天飞、污水遍地流、蚊蝇闹哄哄”,这是几年前秀水乡前峰村的真实写照。可如今,“草茂羊肥,庭院干净,村庄亮丽”,被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称之为“秀水模式”,被威宁人称之为“威宁试点、提速发展的楷模”。
如今,全县像前峰村一样变化的村比比皆是,最大的亮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2010年以来,全县整合资金近3亿元,以“五园新村”为载体,以“改厕、改灶、改圈、改路、改电”为重点,大力改善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沿326国道、102省道建成30多个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和全长100多公里的黔西北民居示范长廊,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发展。新建、改造中小型水库和山塘30多座、新修小水窖6万多个、铺设输水管道600多公里、沼气池2万余口、建设通村油路1270多公里,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修建通组串户路10000余公里,硬化院坝50多万平方米,改造卫生圈舍15万平方米,电网改造率近90%,5万多贫困农户告别了昔日东倒西歪的土墙房,搬进了崭新的黔西北民居。从此,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夯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彻底破解了制约我县农村的发展“瓶颈”。
农民有了新观念
“过去,男人们只会打牌喝闷酒,年轻人无所事事搞赌博,现在不同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学技术,出不去的在家搞养殖,种地也能致富。”前峰养羊专业户刘绍群笑着说。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短期务工技能培训功不可没,自2010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农村技术人才200余期,培训人员达15000多人,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实现了户均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户均向外输出1名劳动力,在获取务工收入的同时,扩大了眼界,带动了农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去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610个村建设农家书屋,各乡镇相继成立了文化站,全县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达800多个。组建了30多支业余文艺宣传队,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倡导了农村精神文明新风,转变了不良生活习惯。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意识逐渐取代了封建迷信意识,文明生活的意识逐渐取代了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意识,积极参与决策、监督村务管理意识逐渐取代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识。
新产业带来新生活
前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近4000多元,增长了5倍多。面对“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这三大难题,该村因地制宜,针对山高能长草,凉山好放牧的环境优势,2009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找到了一条适合高原山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那就是“退耕种草养畜”这条路。村民刘绍群就是靠种草养羊富了起来,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羊大户,目前老刘家的羊已发展到300多只,年收入近10万元。
目前的前峰村,处处勃勃生机,牛羊成群,家家户户住上了青瓦白墙的“小别墅”,就连羊圈也变成了冬暖夏凉的“羊别墅”。
两年来,我县立足326国道、102省道沿线交通优势,打破“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观念,按照“多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在高寒山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在二半山区巩固壮大烤烟、核桃和生猪养殖,在江边河谷地区着力发展蔬菜、早熟马铃薯和反季节蔬菜,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公司+基地+农户”或“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据了解,目前,玉龙—中水—迤那—牛棚等乡镇实施10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带,双龙—哈喇河—观风—秀水等乡镇实施10万亩生态畜牧业示范带已建设完成。全县1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带已全部完成,黑石头及雪山万亩苹果园示范园已种植完成,哈喇河万亩黄梨示范园已完成1万亩。中水万亩大蒜种植已完成1.02万亩;麻乍乡1000亩夏秋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现已完成1060亩;龙场镇1000亩生姜生产示范基地已完成1070亩;草海镇鸭子塘村引进山东乐义集团建设万亩夏秋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同心村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完成1100亩;金钟镇夏秋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完成1120亩,双龙乡夏秋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完成1100亩,炉山、草海等周边的3个无公害茶叶示范园已完成茶苗定植。
在“两带十八园”的带动下,全县广大农民积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蔬菜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特色农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农村变化真不小,公路通了汽车跑,吃好玩好政策好,生活富裕不得了。”唱着自编的新民歌,住进崭新的新房,养羊大户刘绍群感慨万千。
路通、电通、手机信号通,院坝干净水已通。如今,只要你一打听我县农村的变化,村民们就会这样自豪地告诉你﹗草茂羊肥的前峰村草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