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绿染”新丰村
作者:黄骄 张勤 时间:2017-09-18 阅读:260

九月,金秋送爽,遍地丰收。
在炉山镇新丰村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整齐的大棚蔬菜和一排排挺立在道路两旁的苹果树。菜农们在大棚里欢声笑语收割着成熟的蔬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丰村是炉山镇辐射面积较小的村,全村土地面积为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18亩、林地3270亩、牧地330亩、荒山荒坡1179亩、水域和其它用地303亩。虽然土地面积小,但是在方圆百里提到新丰村没有人不知晓,他们认识的并不是新丰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而是新丰村的煤矿资源。
村民李训说:“在2000年以前,整个新丰村是千疮百孔,到处是煤矿和炼锌厂,最多的时候有8口煤井40多家炼锌厂,每天进村拉煤炭、拉锌块的车子上百辆,整个村子弄得是乌烟瘴气,臭气熏天。”
煤矿的开采和锌块的烧炼不仅给新丰村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同时也给该村309户村民房屋造成严重损坏,导致地基下沉、房屋开裂。
看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基的下沉,新丰村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
村主任陈昌军说:“每次进村开展工作,看着村民房屋开裂下沉,就让人担心,尤其是雨水季节最严重。”
2016年,随着精准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项目实施,新丰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村之本、致富之源,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中,新丰村围绕发展特色经济种植行业,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以“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威宁自治县炉山镇新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威宁自治县新丰村种养殖专业合,带领8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建立446个大棚种植蔬菜,并种植三膜马铃薯500余亩,矮化苹果800亩,花椒50余亩。
种植户陈龙尔说:“现代种植技术比传统种植技术先进多了,每亩土地可以种植三季蔬菜,一年下来每亩地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传统种植每亩地种一年才有500至600元纯收入,甚至一年才种一季农作物浪费了大量土地。”
为了合理使用土地,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新丰村还与周边的可界、茶园、海舍3个村,提出了“四村联合、协条发展的”思路,采用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合资公司”,目前已有172户农户入股。
据陈昌军介绍,下一步,新丰村将围绕镇党委 “11211”(一万亩大棚蔬菜、一万亩种薯、二万亩核桃、一万亩中药材、一万亩苹果)产业发展思路,利用恒大集团帮扶为契机,借鉴‘塘约’发展模式和“三变”改革经验,将种植大棚蔬菜300亩、魔芋800亩、花椒200亩、油茶1000亩。同时,将带领新丰、海舍、茶园、可界4个村1166户村民加入“合资公司”,共同脱贫致富。图为村主任陈昌军(右)在向种植户传授香菜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