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街河畔气象新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7-09-19 阅读:223
羊街河畔气象新
——羊街镇书写转型发展华彩乐章
记者 李玉荣
“考大专,不如拍罐罐;读大学,不如拍罐脚。”这首顺口溜道出了羊街镇曾经的发展景象。
然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近年来,该镇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广大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加大干,迈开步子加快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谋发展,谱写了羊街河两岸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一个个村庄的美丽蝶变、一种种新业态的形成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目前已经成功打造的西华村乡愁庄园就是一个典型。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羊街镇西华村的乡愁庄园,青山翠绿,小河弯弯。农耕体验园里,各种农作物蔬菜绿浪翻滚,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木屋里,野化土鸡、特色石磨豆花、荞饭、苞谷饭、特色黑山羊等农家乐里,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宽大的文化活动广场上,一个个苗族同胞在悠闲地唠叨着家长里短。
据了解,近年来羊街镇围绕上级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西华村实际情况,本着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理念,将西华村打造为能看得见原生态、感受得到田园风光、亲自体验农耕生活的特色旅游示范村,于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愁庄园”呼之欲出。
据介绍,该项目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以苗族文化、自然景观、农耕体验为主要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休闲健康和体验农村发展成果等需求的旅游方式,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记住乡愁。
在乡愁庄园打造中,羊街镇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天然景点开发和人文景观建设并举,苗族文化和传统农耕双向发展,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双轮驱动。
据西华村村支书姜榜玉介绍,乡愁庄园是按照‘6∶3∶1’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的,即合作社占60%,农户占30%,村集体占10%。
羊街镇党委书记吴天成说,乡愁庄园具有资源潜力大、市场覆盖面广、关联产业链长、受益群体多、消费需求旺、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乡愁庄园的成功打造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还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不止这个。
位于双河村的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一个典型。
走进合作社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各种蔬菜绿浪翻滚,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一直以来,双河村的村民依托海拔较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有效地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近年来,村民们在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使种养殖产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我家种植5亩花椰菜,约采收3万斤,由合作社负责收购,每斤1.2元,预计有3.5万元的收入,今年脱贫真的不成问题了。”双河村精准扶贫户刘万本高兴地说道。
村民郑荣全正在地里收割莴笋,他一边抹汗一边说:“有了合作社后,销路根本不用愁,只管种出来。以前只是种苞谷,累死累活就是千把块钱,现在跟着合作社,每亩地收入不会低于6000元钱,越种越想种,明年准备扩大发展规模。”
据了解,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已覆盖四个村农户370余户,精准扶贫户就有70余户,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总收入将突破800万元。而且全镇11000余名中小学(园)生吃的‘营养餐’蔬菜都由双河村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不但给学校节约了成本,保障了蔬菜的新鲜,还拓宽了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也不止这些。
来到交河村三潮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欧美黑提葡萄种植基地,但见高高的葡萄架上,一串串成熟的黑提悬挂下来,令人垂涎三尺。
基地旁的道路上,驾驶来采摘葡萄的车辆排成一长串。基地里,采摘葡萄的人络绎不绝。
基地负责人一边走一边介绍说,欧美无籽黑提葡萄有着“葡萄之王”的美誉,营养丰富,目前市场上非常畅销。今年初次挂果,能结果6000斤,按照10元每斤计算,收入6万元。明年基地果实能达到2万斤,能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左右,到2019年进入盛果期,预计能达到9万斤,那时即使黑提的价格下降至5元每斤,也能有45万元收入。
“除了黑提种植带来的直观收入之外,还将为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用观光休闲农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率先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助力脱贫攻坚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吴天成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