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22

威宁发展“四型”经济消除“空壳村”

作者:赵宇 时间:2017-09-22 阅读:213


   本报讯(通讯员 赵宇) 近年来,威宁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发展“四型”经济消除“空壳村”。
  产业发展型。以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为重点,不断拓展“支部+”的村级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村级组织通过利用村级集体土地参与入股分红、搭建农村资源流转平台和提供管理服务获取酬劳。如石门乡女姑村由村委会整合上级1000余万脱贫攻坚基金,在与草海镇蔬菜专业合作社达成初步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组织体系,发动土地相连成片的农户,抱团兴建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村委会“搭台”、合作社“主唱”、“十户一体”“捧场”的组织优势。
  资源利用型。结合区位条件、自然禀赋等对集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支持村级组织在利用林、田、水、地等现有集体资产的基础上,整理开发村集体“四边四荒”闲置资源,通过入股、发包、租赁等形式获取经济受益。如六桥街道龙凤社区,成立了“村社一体”的龙凤自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发动本村群众以环城路边的撂荒土地或民间资金入股,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20000余平米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已建成133个门面16000余平方米,硬化地面10000平方米。该市场已于2016年的8月份初步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出租门面71个,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股份经营型。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和“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采取全资股份、控股经营、参股经营等模式开展股份合作,也可通过整合财政、扶贫、农业等相关涉农资金及其他资金,参股到辖区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
  异地置业型。对缺乏产业带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且没有区位优势的村,探索由县统筹、乡(镇)扶持、村级组织、群众入股参与的模式筹集资金在具有商业发展前景、住房(门面)增值潜力大的区域购买不动产,通过出租获取利润。支持资金充裕、建设用地紧缺的村(社区),与具有发展潜力、缺乏资本金的村(社区)共建“飞地经济”,共同发展。
  截止目前,威宁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11348.73万元,积累100万元以上有59个,按照积累大于3万元的标准,已全面消除了“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