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村的新变化
作者:王德聪 时间:2012-01-09 阅读:435
小青瓦、白粉墙、雕花窗、转角楼,一栋连一栋的黔西北民居拔地而起,错落有致……
“建设新农村,做新时代农民,不仅是住新房、穿新衣、吃新味,更重要的是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变化。”这是迤那镇合心村党支部书记刘辉对创建“四在农家”的理解。
迤那镇合兴村是三类贫困村,全村1101户5425人,近年来,该村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多种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村民的思想观念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未能同步,也由于村中贫富悬殊,逐渐出现了社会治安差,村民纠纷多,环境卫生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一届村官上任后,及时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查找差距,寻求发展出路。
去年以来,该村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修建了通组路3600多米、串户路6800多米,使村道硬化率达85%以上;改建村内排水沟1800多米。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全村新建黔西北民居200余栋,改造危房100多栋,使昔日破旧的危房变成了一栋栋崭新的民居。改水改厕150多户,家家有水窖,全村自有小水窖达520多口,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的愿望终于实现。
如今,创造卫生优美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目前,该村又定下了新的目标:打造全省一流村寨。
村两委深入农户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合作医疗、新农保。通过一年的努力,原来只有极少的村民参保,今年已实现80%的参保率。“新农保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现在每月领到60元,还是新农保好。”66岁的村民张大爷一脸笑意。
如今的合心村,敬老爱老、关心老弱病残、扶助弱势群体成了村两委的一件大事,村中10多个五保户每个月除了得到上级的的补助外,每逢节气,村两委还要挤出经费送米送油。68岁的村民饶大爷因患胃病,家境贫困,一直拖着不去医院治疗。村支部得知情况后,帮他送到医院住院,并安慰他安心养好病,费用合作医疗会报销,饶大爷泪流满面地说:“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这样一个弱老头都有人管,要是还年轻,我得好好的报答他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