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27

岳会分:“女汉子”创业记

作者:卯龙艳 陈巧 时间:2017-09-27 阅读:510


   能吃苦敢想更敢“闯”。说起“女汉子”岳会分的创业故事,在玉龙镇家喻户晓,她不仅凭着自己的本事闯出了一片天,还带领身边的群众一起致富。
  7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的岳会分还是玉龙镇集镇上一个开小门市卖百货和山货的小商贩。
  7年后的今天,她栽下的百亩核桃树已经挂果丰产,她一手创办起来的合作社更是红火。
  “现在合作社每年的收益都在几十万元,村里加入我这个合作社一起发展的老百姓很多,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43岁的岳会分乐呵呵地说。

开荒种树找准致富路
 
  在岳会分的核桃种植基地里,百亩核桃正值丰收时节,但见几十名工人正忙碌采收核桃的身影,有的拿着工具在树上敲落枝头的核桃,有的拿着袋子在树下捡拾掉落的核桃。
  “这些核桃运回合作社后,首先要经过工人去除青皮,洗干净后晾晒,最后敲碎取出的核桃仁才是销售的产品。我不卖活核桃,因为收益不高。我一直都是卖干核桃,每斤干核桃的市场价格在25元左右,收益大大增加。”岳会分的双手也因为长时间的剥青皮被核桃皮的汁染成了黑色。
  2010年,岳会分从自己多年收购山货的经验中看到了种植核桃的商机,一向行事果断的她随即便从飞蛾村承包了120多亩荒山发展核桃种植。
  “当时承包来的荒山都是老百姓放牛、放羊的地方,直接种核桃肯定不行,于是我从昭通找来两台挖机,带着10来个工人挖地、翻地,用了快半个月才把荒山连片平整,每天干完活回家,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岳会分回忆道。
  岳会分种的核桃是威宁本地的核桃树种,这一品种的核桃进入挂果期比较晚,所以种下核桃树后岳会便开始在核桃树间套种烤烟,每亩烤烟的收益在5000元左右,仅种烤烟岳会分每年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一开始还种过花生,但卖不上价,后来我便改种烤烟了。”
  2015年后,随着核桃树慢慢进入挂果期,核桃树越长越茂密,影响了烤烟的生长和烟叶的质量,岳会分开始考虑转型,把套种烤烟改为套种魔芋。“魔芋是喜阴植物,我们基地可以利用核桃树间的空间发展大面积种植,这样既不影响核桃的生长,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现在在岳会分的核桃种植基地,每天都有20多名工人在忙碌着,他们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村民,每人每天有80-100元的收入。
 
特色养殖共奔小康
 
  “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说起现在“时髦”的发展方式,岳会分虽然对它们了解不是很透彻,但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实践着这些发展模式。
  作为玉龙镇龙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岳会分的合作社自2012年创办以来,主要经营生猪养殖、种植优质无公害花生、核桃,目前发展社员30多户,以飞蛾村的老百姓为主。
  “合作社主要发展仔猪养殖和销售,目前存栏的仔猪有300多头,长期养着的能繁母猪有50多头,同时也发动入社的社员养猪,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
  通过前期给社员发放猪仔和饲料,然后再统一回收生猪,的模式,岳会分的养殖合作社做的有声有色。
  家住飞蛾村4组的精准扶贫户田金蓝家因缺少劳动力,加上疾病的影响,生活一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2012年岳会分的养殖合作社成立后,他一边在岳会分的核桃种植基地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一边还从养殖合作社领仔猪来养,每年又多了几千元的收入。
  “我家今年养了5头猪,除去要返还给合作社的仔猪本钱和饲料钱,还有1万多的收入,今年我家肯定能脱贫。”田金兰信心满满地说。
  2016年,通过县妇联的推荐,岳会分的核桃种植基地成功申报了贵州省“巾帼示范基地”,获得了省妇联4万元的发展经费。
  用这4万元加上县畜牧、农业部门的优惠帮扶政策,岳会分创办了玉龙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了玉龙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面对飞蛾村及邻村的老百姓开展种养殖知识、技能培训和指导,提高老百姓科学种养殖的能力,同时,岳会分还通过合作社与种植户、养殖户建立订单式联系,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品种、技术指导、收购到包装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解决老百姓产品销售没有渠道的后顾之忧。
  岳会分的合作社成立五年来,带动了玉龙2500多人就业或创业,人均增加年收入达到3000元,很多人都因为在她的核桃基地打工或者养猪增加了收入,慢慢走出贫困。
  “我希望到2020年,合作社能带动周边老百姓筹建不同规模的小型养殖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