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27

倾情驻进民心

作者:高胜利 时间:2017-09-27 阅读:331


 倾情驻进民心
——记县委组织部驻大街乡金星村第一书记胡桂银
记者 高胜利


  胡桂银是县委组织部派驻大街乡金星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长。2015年至今,他先后在石门乡女姑村、么站镇田上村、大街乡金星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精准扶贫不是一句口号,‘第一书记’不是一顶帽子。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战。”胡桂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干部的使命和承诺。
 
抓党建强班子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胡桂银认为,一个村的两委班子如果没有战斗力,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作为村第一书记,抓党建成了他第一要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胡桂银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行为,重点从村规民约、村情简介、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入手,完善和健全村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制定村值班制度,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严格按照值班表值班,让群众每天都能找到人办事。
  很多村支部一年都没有开展过党员活动、组织生活,更别说“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一些支部书记连党员发展的程序也不知道,村干部对国家的许多重大方针政策也是一知半解。作为第一书记的胡桂银认为,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要利用“两学一做”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开展好学习,提升素质,说门内话,正确传递上级的方针政策。
  在几年的驻村工作中,胡桂银发现各村普遍存在年轻党员少的现象,党员都是一些老同志,看不到活力,在工作中总是慢半拍。所以,胡桂银每到一个村,都要培养后备激发活力, 大力挖掘村里年轻能干的人才,纳入积极分子,培养为后备干部,让老的村干部能产生危机感,激发村两委干事活力,同时也可以开展“传、帮、带”。
 
抓协调强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只有基础设施好了,脱贫致富才有希望。这是胡桂银一直驻村不变的认为。在驻村期间,胡桂银合理利用所在单位、乡镇资源、自身人际关系等优势积极协调项目,帮助群众打通产业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胡桂银在石门乡女姑村驻村期间,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当时石门乡没有安排一事一议项目,女姑村又急需修建一条5.5公里的道路和1个村级文化广场。于是胡桂银合理利用自身单位优势,多次到财政局协调项目,虽然协调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最后在部门协调下,最终女姑村的这个项目得以落实。
  在金星村五组走访贫困户,当胡桂银了解到有17户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后,积极向水务局反应情况,通过到水务局协调多次后,最终得到了1200米的饮水管道解决17户群众的用水问题。
  现在很多项目都由乡镇来落实,加强和乡镇领导的的沟通,是协调项目的有效途径。在大街乡金星村驻村期间,胡桂银有效利用乡镇资源协调项目,通过他的协调,他所驻过的几个村的办公场所、公共厕所修建等得以落实。其中在金星村,胡桂银在乡镇领导的支持下协调了300亩晚秋蜜桃种植和7.5公里的通组路修建。
  同时,胡桂银还充分发挥自身人际关系帮助贫困儿童。胡桂银在金星学校走访留守儿童时发现,在金星村有一名孤儿吴琴,家庭条件很差,当时胡桂银就用手机照了几张图片并发了朋友圈,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找到了一位爱心人士,每个月资助这名孤儿300元生活费及上学的所有学费。
 
抓调整强产业
 
  胡桂银认为,现阶段驻村工作的重点是精准扶贫工作,而精准扶贫工作“六个一批”中发展产业脱贫是脱贫工作中的重点,如何发展本村的产业使大家脱贫致富是驻村工作组的重要工作。
  胡桂银在么站镇田上村驻村时,经过多方的调查走访下来,田上村适宜种植经果林和蔬菜,在一次群众走访过程中遇到刚从广州打工返乡创业村民刘丙科和刘丙贵兄弟二人,在交谈中了解到兄弟俩是在广州帮人种植树苗,就动员其回乡创业种植苹果,在他的鼓励下,兄弟俩第一年就种植苹果100亩,在刘丙科兄弟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时,胡桂银就协调县果蔬站专家董恩省为其解决技术问题,邀请镇农业服务中心专家到现场指导。并帮助两兄弟协调申请贴息贷款8万元,协调小微企业补助其40000元。
  胡桂银帮刘丙科兄弟俩找准致富路子后,把他们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如今村里的吕勇和管毓选看到了刘丙科俩兄弟种植成功后,也分别跟着种植了200多亩苹果。
  在大街乡金星村,胡桂银看到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支柱产业,胡桂银与市级农民讲师杨光华交谈了解到,村里特别适合发展晚秋蜜桃,杨光华率先发展了10多亩晚秋蜜桃,而且品质和收成都不错,若要大规模带动农户发展,需要很多资金。最后胡桂银通过与乡镇领导的协调,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共种植了300亩晚秋蜜桃,采取“811模式”,村民出土地和劳力占80%的收益,杨光华出技术和嫁接等占10%的收益,村两委参与管理占10%的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以强带弱加快贫困群众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
  “不改变后进面貌,不撤退;不完成扶贫任务,不脱钩”,这是胡桂银任“第一书记”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他用“守望与担当”,展现“第一书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