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28

裴勇:把2000元变成千万的“卖衣人”

作者:李欢 时间:2017-09-28 阅读:215


   他是一个商人,从卖马到卖衣服,从赶乡场到开门面,从卖杂牌到做品牌,历经20余载,把2000元的创业资金,滚雪球般地变成了千万资产,他就是威宁青年商会理事会副会长裴勇。
  初见裴勇,干净利落,尤其是他那油亮的光头,更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
  在威宁,裴勇经营着“与狼共舞”“才子”“秋水伊人”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服装,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创业之路可谓充满心酸。
  裴勇出生在七星关区,父亲在建筑公司工作,工作场所不固定,他常年跟父亲辗转各地。
  1992年,裴勇初中毕业后开始学做生意,跟着叔叔从云南镇雄买马贩卖到重庆永川,为了能多挣一些利润,他们没有选择用车装运马匹,而是牵着马匹爬山涉水到永川。
  “第一次我牵了三匹马,从镇雄带着干粮走两天到毕节,然后翻过燕子口向四川叙永方向出发,天黑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歇脚,走不动就骑在马背上,由于没马鞍,加上第一次骑马,几天下来臀部都被磨破,到达目的地总共要走10天的样子,一趟下来,挣得200多块钱。”回忆第一次经商经历,裴勇有几分激动,也有几分心酸。
  1993年,裴勇怀揣2000元创业资金到威宁投靠做服装生意的幺叔,从此,他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威宁,裴勇批发了一些零散的服装,开始赶起了乡场。
  赶乡场的日子,裴勇每天盯着日历,生怕错过一次赶场的机会,除调货的时间外,他每天穿梭在乡镇集市。
  那时候,裴勇往往是在天蒙蒙亮时,把上百斤重的衣物扛在肩上,然后和赶乡场的生意人们挤在货车车厢内,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一如既往地往狗街、小海、金钟、黑石头……只要有市场的地方他都不放过,几个月下来,从小很少吃苦的裴勇瘦了一大圈。
  “一件衣服就挣一两块钱,有时候还折本”裴勇说。
  大半年过去,裴勇2000元的创业资金变成了8000元,这时,他选择开服装店,在人民中路选中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房子,交付房租后,他手中只剩勉强能进货的款项。
  2000年,听说土法炼锌能挣钱,裴勇一咬牙,把服装店挣到的钱全部投入到土法炼锌,从缅甸、云南购买矿石,在威宁乡镇的旮旯里找个隐蔽的地方就开始炼锌。把家底全部押进去的裴勇怎么也不踏实,每一次点火后他都一直守炉子旁,生怕一点闪失,常常忙得忘记吃饭,有时候从乡下回到家,一照镜子才发现满脸的炉灰。
  这一次,裴勇没那么幸运,亏损5万余元,几年的积蓄在炼锌炉内灰飞烟灭。
  2001年,服装生意竞争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加上炼锌亏损,裴勇调整了思路“要做就做品牌”。于是他东奔西跑考察市场,几趟下来,他取得了“红豆”品牌服装代理权,为了节省开支,店面内的简易货柜都是裴勇自己动手做的。
  这一思路的调整,让裴勇在服装市场减少了恶性竞争,生意不仅比以前好,利润也增加了不少,在很多服装门面都关门大吉的时候,裴勇正干得风生水起。
  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品牌化经营道路更加有市场。
  2004年,裴勇先后加盟了“与狼共舞”“才子”“秋水伊人”等知名品牌,占据了市场先机,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从原来的赶“流流场”,变成了经营6个服装店的老板,从2000元的创业资金到资产上千万的华丽转变。
  “一个人成功不算成功,要带领大家一起创业才算成功。”裴勇这样理解一个人的成功。
  在裴勇的带领下,他身边的多位亲朋好友也开始经营不同品牌的服装店。不仅如此,他和朋友们于2014年组织成立了威宁青年商会,担任威宁青年商会理事会副会长。
  “在生活中,裴勇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身边的朋友这样评价他。
  在忙着经营生意之余,裴勇还关注公益事业,经常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过冬的衣物和文具,和青商会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贫困地区献爱心,每年都会为慈善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