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29

“足球老人”李文光的“幸福生活”

作者:岳刚 周祖贵 时间:2017-09-29 阅读:352


 “足球老人”李文光的“幸福生活”
记者 岳刚 通讯员 周祖贵


晚年李文光和他的足球


这是1958年参加全省足球比赛时的获奖足球,60年了,保存完好。


2011年,党委政府为李文光老人修建的新房子。


李文光老人以前居住的茅草房


李文光老人自己制作的木板凳上,写满了对红军长征的纪念标语。


1958年毕节地区体育锦标赛,李文光(前排右四)与威宁队球员合影。

  夕阳西下,五星村笼罩着金色的寂静。
  80岁的李文光老人悠闲地坐在屋檐下,金色的阳光洒满了他的屋子。
  他身穿一件褪色的白衬衣,头戴一顶绿色的军帽,正在享受着夕阳赐予的温暖。
  云贵乡五星村李家村组以苗族居多,村办小学萝卜甲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它是上个世纪石门中学的分校。
  李文光老人是远近闻名的“足球老人”。

足球不了情:他曾是全省足球冠军队的队员

  李文光老人1938年4月出生在这里,童年是在艰苦的岁月中度过的。1950年,李文光在萝卜甲小学断断续续读了几年书,1953年转到石门民族中学,从此,他与足球结下不解之缘。
  李老说,他从15岁开始接触足球,但那时石门坎的条件不好,踢球都没有正规的球鞋,球场是人工开挖出来的一个土坝子。因有一股坚持的劲儿,一直坚持下去。学习闲暇之余,李文光与同学们一起经常训练。
  1958年,石门足球队在当时毕节地区体育委员会的组织安排下,在毕节经过一个月的专业训练后,到省里参加全省足球比赛,李文光就是其中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为了练好足球参加比赛,李文光与队员们的脚经常被磨破,但他们没有放弃。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李文光参加的毕节足球代表队勇夺全省冠军。
  “那一刻,没有什么语言能够形容我的心情!”李文光说。
  如今,当年在省里参加比赛获得一个足球,如今已有“60岁”了,李文光老人还一直珍藏着,偶尔他会拿出来在自家小院里轻踢几下,然后又擦洗干净珍藏起来。

感恩党:“我的身边处处有亲人”

  参加完全省的足球比赛后,李文光回到石门中学继续读书。
  1960年,李老“高小”毕业后回到村里的的萝卜甲小学当代课教师,义务为学生上课,不收一分钱。
  两年后,他又在村里担任“会计”和粮食保管员。
  1980年,土地改革分配到户,李文光和爱人分了五亩土地,他告别讲台,过上了种地养家的日子,直到如今。
  在李文光老人的房间里,端端正正地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周围是他少年、中年、老年时的各种照片。
  空白的墙体上,老人用毛笔写上“毛主席爱人民”“太阳就是毛泽东,照亮全中国”“纪念毛泽东同志”等标语。
  在李老的心中,共产党就是毛主席,毛主席就是共产党。
  李文光和老伴没有一儿半女,老伴也在几年前因病离开了他。随着岁月的逝去,老人家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
  “关键时刻,是党给了我温暖和爱。”李老说。
  原来,李文光住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茅草房,既阴暗潮湿又存在安全隐患。2011年,云贵乡党委政府为他争取了“茅改”资金,在五星村两委和李文光侄子的共同帮助下,为老人建起了两间40平米的钢筋混泥土平房。
  “党和政府为我办了低保,民政部门还每月为我送来大米、食用油等物品”,李老指着自己写在墙壁上的字说,“党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大爱无疆我无以回报,只能用简单的文字来感党恩。”
  李文光老人还在新建的住房大门顶端画了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五角星旁边又端正在帖上毛主席画像,下面挂上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党给住房”,落款日期是“2011.5.23”,他又在落款日期旁写道:“感谢党中央给人民的好处,让穷苦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在屋内的在电灯旁边,老人也写上感恩的话:“感谢党,吃和穿都是党给”。
  感党恩,已经深深地铭刻在老人内心深处。
  记者临走时,天快黑了,李老激动地说:“我虽然没有儿女,但我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党的领导就是我的亲人,我的身边处处都有亲人,我时时刻刻都感到幸福美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记者告别时,李老又一次唱起了这首老歌,向记者道别。
  记者走出了村子,那歌声还一直回荡在五星村的山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