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 大产业
作者:卯龙艳 朱佑 时间:2017-09-29 阅读:244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30)
小龙虾 大产业
——观风海镇龙虾养殖助增收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朱 佑
时下,走进观风海镇野鸡河村原生态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一只只个头硕大、颜色红润的冷水小龙虾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该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上该示范基地养殖的小龙虾个头肥大、品质优良,每公斤能卖到60元以上,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不少收入,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生力军。
近年来,观风海镇野鸡河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引导农户、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等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领广大群众加入合作社,养起了冷水小龙虾,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你看我手里的这个小龙虾,苗种刚到的时候只有它的钳子那么大小,经过两三个月生长,现在大一点的有一两(50克)左右了。现在我除了在地里忙庄稼,还和合作社一起养殖小龙虾,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当地的贫困户高建国老人一边向我们展示养殖池里的小龙虾一边开心地说道。
作为贫困户的高建国认为还是党的政策好啊,自己这几年不仅享受国家的低保,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加入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后,将自家的一部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还能拿到几千元的土地流转费,同时他还参与合作社搞小龙虾养殖,每个月能领到上千元工资,收入增加了,解决了工作和收入的困难,生活也有了保障,脱贫自然不在话下。
“我们家就两个老人一起生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今年村里面的领导介绍我到这个养殖基地来和他们合作社一起养殖,帮忙管理小龙虾,每个月给我2000块钱工资。这样我家的家庭困难也能解决,收入多了,我家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咱们野鸡河村像我这样在这个养殖基地打工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小龙虾养殖不仅对我个人有益,对我们村的其他老百姓都有好处。”高建国乐呵呵地说。
2015年通过观风海镇政府的扶持,野鸡河村开始结合本地实际从威宁引进资金和技术,有效利用本地养殖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特色小龙虾养殖,通过以点带面,采取“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示范效应,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探索群众致富新门路。目前,野鸡河村小龙虾养殖基地占地300余亩, 2017年3月基地从湖北引进特色冷水小龙虾苗种,现在这批苗种已长大进入繁殖期,预计明年每亩捕捞量能达到300公斤以上。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野鸡河村慢慢实现了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小龙虾养到了老百姓自家门口,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就业平台,为大家创造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好机会,老百姓也成为最大受益者。原来常年在外面打工的村民蒋明粉说,以往每到雨季总被水淹不能产生效益的低洼地,大多都只能闲置、抛荒,现在这些低洼地里建起了基地,养起了小龙虾,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当然得好好把握住。
“以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去年回来时听说村里面带领村民在这里养了小龙虾,一些在养殖基地里做事的亲戚邻居告诉我说工资待遇还可以,于是我就留下来在养殖基地里帮忙管理。”蒋明粉告诉记者。
现在蒋明粉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至少也有30000元~40000元。同时,因为养殖基地离她家很近,蒋明粉平常趁着空闲喂了几头猪,地里的庄稼也得到了照顾,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野鸡河村,像高建国和蒋明粉一样因养殖小龙虾而受益的老百姓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该养殖地基共涉及全村农户80余户,其中贫困户30多户100余人,老百姓慢慢有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居,一直以来野鸡河村的主导产业都是粗放种植的包谷、洋芋,老百姓增收困难。小龙虾养殖基地涉及的迤得罗、凉山、野鸡河二组三个村民组更是因为地势低洼耕地常年积水太深不能耕种,村民只能外出务工,随着冷水小龙虾养殖的发展,积水的土地变废为宝成为养殖小龙虾的天然养殖池,无数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参与养殖发展,这一产业也渐渐成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为了切实让我们村的老百姓实现增产增收,我们野鸡河村两委将紧紧围绕全镇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以合作社为平台,以三变改革为依托,充分借鉴塘约经验,积极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扩大养殖规模,免费为周边社员提供技术,走规模化养殖模式,让周围的群众一起发展,让冷水小龙虾养殖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特色产业 。”野鸡河村村支书刘永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