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深度贫困村
作者:黄骄 张勤 时间:2017-09-29 阅读:322
情倾深度贫困村
——记炉山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蔡亮
通讯员 黄骄 张勤
“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这首反映当地群众贫困现状的山歌,便是炉山镇民乐村的真实写照。
民乐村是炉山镇深度贫困村,全村下辖3个自管委,19个“十户一体”,共有345户,2015人,居住着汉、彝、白三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总数的78%,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导致该村贫穷落后。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在“领头羊”。
对于民乐村的现状,要想让村民脱贫致富,唯一的途径只有夯实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凝聚群众力量,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年为了充实民乐村支部力量,经镇党委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从镇直部门选派一名有工作经验、有能力的同志到民乐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然而,曾经在可界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蔡亮具有这个条件,于是,镇党委决定由蔡亮同志到民乐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刚到村子时,蔡亮对民乐村村情并不了解,他只知道民乐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只有2000多人,只要帮助村民修通公路,理清发展思路,要不了几年就能摘掉这个“贫困村”的帽子。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进村入户走访时,大部分村民都不理睬他,甚至很多村民看到蔡亮来到自家门口就把门关上了,村民们的这一举动让蔡亮很无奈。
无助的蔡亮只好去找村“两委”帮忙,组织开展一次驻村工作小组会议,商讨如何开展走访工作。经过商讨后,他决定找一位村组干部陪同一起走访,在村副主任王廷江的支持下,蔡亮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345户2000余人次,收集各类民生问题100余件。
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蔡亮把所有的问题都按照急、快、慢的方式进行归类,并开始按问题类别逐一解决。
经多次走访调研,蔡亮感到,民乐村要发展,除了突破交通地理条件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要让村民搬掉压在头脑中落后的“大山”,才能真正拔掉“穷根”。
找准症结,蔡亮就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开院坝会、搞夜访,跟他们讲惠农政策、讲文明新风、讲外面的世界。新观念的输入,让村民越来越相信,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真正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蔡亮同村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感情也越来越深,无论是哪家办大事小事都会请他帮忙。
“小蔡同志确实是个好干部,能吃苦,能接地气,啥事都为老百姓着想。自从他来我们村以后,我们村变化相当大,“组组通”公路也实施了,树也栽上了,像这样的干部多在一天,群众就早一天奔小康。”村里的老党员肖明文这样评论蔡亮的工作。
蔡亮说:“绘好蓝图,才能发展得更好”。
蔡亮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民乐村的旮旯角角,亲手制定了民乐村级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等规划,建立了民乐村小康民情台账。
蔡亮介绍:“下一步,民乐村将借鉴“塘约”发展模式和“三变”改革经验,由村支两委班子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1000亩,核桃1000亩、花椒1000亩、烤烟1000亩。”同时,该村还配套15万元村级发展基金,入股炉山镇新丰村新秀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收入。
同时,该村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组组通”公路建设这个民生工程,将修建民乐丫口至河边、村公所至尖山、熬硝沟至罗寨、大树院子至撕塔嘎组、大树院子至莫秋组 “组组通”公路7.5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