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清泉润民生
作者:陈武帅 左永仁 时间:2017-09-30 阅读:293
引得清泉润民生
——威宁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记者 陈武帅 左永仁

▲三合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的水窖

▲田间机耕道

引水管道

▲三合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的水窖

▲田间机耕道

引水管道
金秋时节,牛棚镇三合村烟农杨兵兵驾驶着农用拖拉机在机耕道上奔驰,满载着的烤烟金灿灿的,在阳光下折射着金色的光芒。
杨兵兵是三合村烤烟种植大户,种植烤烟2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他说: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节省了烤烟种植的人力物力,成本的降低让和种植烤烟的收益增加了不少。”
机耕道建设:
从“人背马驮”到“突突的农机”
牛棚镇是农业大镇,烤烟种植和精品苹果种植是该镇的支柱产业。三合村是个依托烤烟种植富裕起来的村庄。这个2680余人的村庄,常年种植烤烟6000余亩,精品苹果3000余亩,仅烤烟种植一项年收入就达1500万元。
然而,这个烤烟种植大村原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没跟上,每到烤烟种植季节,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缺水灌溉的烟苗就成了烟农最头疼的事情。
“三合村烤烟种植给村民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但每年春季我们都要组织抗旱救灾小分队,从几公里外的水库人背马驮、用拖拉机拉水来浇灌烟苗。泥巴路坑洼太大,常常会让拖拉机侧翻甚至熄火。”在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陈贵宁的记忆里,感慨万千。
三合村的困境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6年,由县财政局牵头组织实施,投资1425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三合村,让这个平静的村子沸腾起来。
陈贵宁介绍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得民心,自该项目建设以来,烟农积极投工投劳参加平整机耕道,施工建设比预料中要快很多。
如今,三合村实施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新修总长9公里的机耕道8条,机耕道桥3座,彻底打通制约群众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提灌站建设:
从“靠天吃饭”到“清泉田间流”
这些天,在牛棚镇三合村海升精品苹果种植基地劳作的老杨望着哗哗流淌的滴灌水管,站在一旁吸着烟圈悠闲自在。他说,这要是往年种植苹果,光灌溉用水这一项就让人累死累活。
县财政局工作人员牛德光介绍,高标准农田提灌站建设不仅吸引了海升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入驻,还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境”。
据悉,该项目建设新建提灌站一座,新修100平方米水池36个,500平方米水池1个,从2公里外的郑家营水库引水灌溉,保证了10300亩农田的灌溉水源,让2680多村民收益,项目可带动393户1651人实现脱贫致富。
“施工期间,我们委托国诚工程有限公司派监理负责工程质量,高标准打造苹果基地建设和烤烟基地建设,彻底解决田间地头用水困难和交通不便的实际。 三合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夯实了发展生态观光、休闲绿色农业的基础。”牛德光介绍说。
三合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仅仅是县财政局这些年来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威宁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有了提灌饮水,采取滴灌,让基地实现了自动化节水管理,亩产苹果达到8000斤以上,为三合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农旅结合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陈贵宁高兴地说。
截止目前,威宁已完成基本农田建设7.37万亩,项目总投资4923.37万元,建设排洪沟及防洪堤21.34千米,小水池(窖)3017口,坡改梯5840亩,机耕道33.16千米,田间便道33.31千米,桥涵 25 座,引水沟渠及灌溉管网 7.27千米......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耕作条件,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县财政局局长孔天寿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