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9-30

仰天窝上话丰年

作者:马江红 况清 时间:2017-09-30 阅读:247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石门乡脱贫攻坚正当时。
  近日,在石门乡新民村仰天窝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视野广阔一眼望不到头。当前,正值秋季马铃薯收获季节,基地上,随处可以看到农民们在偌大的黄土地上收获马铃薯的忙碌身影,一台马铃薯收种机在马铃薯地里来回穿梭,收种机过后,所有的种薯都被翻在了土外,像一个个“金元宝”,密密麻麻的铺满一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二十余名工人跟在后面忙着将马铃薯装进袋子里,运往旁边的产业路上。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马召团兴奋的抱起几个大洋芋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洋芋了,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都不相信我们仰天窝能种出这么大的洋芋来。” 一位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抱着一个马铃薯激动的说:“看这个‘特大号’,这至少有四五斤嘞。”其他的群众看到这么大的马铃薯,也纷纷围过来掂量,有说三斤的,有说四斤的,也有折中说三斤半的,最后基地负责人将“特大号”放在电子称上一称,显示为五斤,个别“不相信”的群众自己再称一次,才心悦诚服的感叹自己又长见识了。
  “以前我们种洋芋,都是靠人背马驼,从山下一背一背的背上来,各家种各家的,收成不好,现在大家一起种,机械化帮了大忙,既省时又省力,收入还翻倍了。”村民们一边捡洋芋一边说,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仰天窝的故事,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自石门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石门乡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施精准产业扶贫,积极引进中农发等龙头企业,选址新民村仰天窝,充分利用高山冷凉气候和高原丘陵地形,采用机械化的种植方式,把群众撂荒多年的土地平整出来,建立了总面积为5000余亩的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时下,石门乡仰天窝马铃薯喜获丰收,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据了解,仰天窝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是石门乡现有最大的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也是威宁海拔最高的种薯扩繁基地,该基地充分利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的“三变”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营,基地现有入股农户367户1669人,其中贫困户163户691人。农户除了用自己的土地参与入股分红外,还能在基地上就近务工,每天可获得80到100元务工费,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
  “通过引进中农发集团,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由原来的每亩2000斤左右,增加到现在每亩8000斤左右,今年丰收了。”马召团一边拿着大洋芋称重量,嘴里不停的念叨。
  据了解,今年马铃薯种薯丰收秘诀在于,基地采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和机械化种植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打造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在种植过程中,通过给播种机安装了喷药机和施肥机,可一次性完成松土、开沟、起垄、播种、施肥、喷药等工序,不仅提高了播种质量,而且还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对马铃薯种植等传统产业进行提质升级,不断提高了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脱贫。
  看着仰天窝上满山遍野的马铃薯,对于石门乡来说,这不仅是马铃薯的丰收,更是脱贫攻坚的大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