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建立健全党内“三类机制”
作者:王勇 时间:2017-10-11 阅读:222
本报讯(通讯员 王勇) 近年来,威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努力传递党的温暖、营造党内和谐氛围,不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按照党内表彰条例规定,定期开展党内表彰工作,对先进典型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广泛深入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扩大影响力,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对在重点工作、重要任务、重大活动和抗击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党组织和党员,以及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员,经上级党组织批准,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建立健全关怀机制。建立健全党内谈心制度,以“面对面谈心”“一对一谈心”为主,广泛开展“政治日谈话”活动,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经常谈心交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联系、交流与互动之中。党支部对党员坚持做到“五必谈”: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通过谈心,达到加强了解、沟通思想、增进团结的目的。建立健全党内探访制度,广泛开展“阳光关爱”活动,党组织注意了解党员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对相关党员“五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生活中遇到重大困难时必访;长期外出返家时必访;无故不缴纳党费或不过组织生活必访。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困难党员基本情况。针对困难党员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实施救助;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明确在组织、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党组织和党员,对联系点及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指导和帮扶。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需要帮扶的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名生活困难党员或老党员,建立帮扶档案,将存在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进展情况及帮扶效果等及时登记在册,做到困难不解决帮扶不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