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12

搬出大山之后

作者:马召凤 卯龙艳 时间:2017-10-12 阅读:311


 搬出大山之后
记者 马召凤 卯龙艳

编者按:

移民搬迁,承载着无数人的脱贫梦,也预示着几万人将从生活了几代人的大山里举家迁移。从故园到新家,从大山到县城,这中间不仅是地点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从村到城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庆期间,本报记者走进五里岗移民搬迁户,见证了他们阔别大山之后如何在城市的一角拥抱新生活。


移民搬迁楼下琳琅满目的超市


在这里找到了伴儿


刘艳琴开起了小吃摊,自己当老板。


搬迁户的孩子们走进了学堂


搬到新房的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


欢跃


搬迁户柯小美有了自己的工作


王庭礼夫妻的蔬菜摊


幼儿园


移民搬迁楼一角

 
  刘艳琴手里正忙着剁葱剁蒜,台上骨头汤正煮得热气翻滚。自从换了新工作之后,她精神了很多,前几天还去街上给自己买了一只口红。“几十块钱也不太贵,就图个好看。”
  上一次见到刘艳琴是今年2月份,那时候,她一家刚从海拉镇石坪村搬来,虽住上新房子也给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但她还是很着急,四处忙着找工作,最后找到了一份帮人带孩子的工作,一个月2000元工资管吃。
  找到工作后的刘艳琴,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总归稳定了下来,有了收入。
  几个月后,刘艳琴辞职了。今年4月,五里岗移民搬迁楼阳光馨区新建了菜市场,摊位和铺面都很齐全,有意愿做生意的搬迁户可以免费得到一个摊位。
  刘艳琴当即果断地报了名,筹备张罗了几个月后,她的小吃摊终于开业了。目前, 小区人流量并不算大,但是她一天凭着这个小摊点也有200多元的收入。
  前不久,刘艳琴的丈夫袁道背也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在乌撒大道工地上开挖机,一个月4500元。
  如今,夫妻两人一个月有10000元以上的收入。这对于刘艳琴一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有了新家,终于扎了根。”
  而同为搬迁户的王庭礼一家,不仅在县城扎了根,也在这片初来乍到的土地上开启了致富路。
  王庭礼一家来自盐仓镇,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搬出来胜过一切,家里的房子早已千疮百孔,随时有坍塌的可能。当初很多人不愿意搬迁,他们家收拾了东西,率先早早就搬到了新家。
  王庭礼说,搬到新家的这半年多里,一些找不到工作的邻居还是回了老家。但是回去了一段时间,又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来了。王庭礼的妻子高艳性格要强,刚刚来这里看完了新房子,就转头对王庭礼说,难得进了城,可不能像别人那样回去了又回来,多丢人。
  当然,虽然心里笃定,但是每天出去找工作回到家里,总是喜忧参半。有了新家,没有“流水”,一家人总不能住着大房子上街要饭去吧。“大不了,我去街上推个小推车,学别人炸洋芋也饿不死。”高艳非常坚定。
  今年4月1日,菜市场开张,很多人都不愿意要摊位,怕生意冷清。王庭礼、高艳夫妻二人也有忧虑但还是报了名。“反正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管了。”报名得到一个免费摊位之后,王庭礼又利用特惠贷贷了4万元钱,在免费的卖菜摊位对面又租了一个小门面,一边卖菜一边卖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这两天放假生意不太好,可能大家都回家过节了吧。”王庭礼说,国庆这些天两个摊位加起来一天只能卖1000多块钱。妻子高艳笑眯着眼睛凑过来:“要不是舍不得生意,我们也回家过节了。”
  与王庭礼夫妻一样,无数的搬迁户在这里安了家,过上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截至目前,威宁县共有2139户10418人住进了新房子。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威宁脱贫攻坚的“当头炮”,也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回首历史,人口迁徙从未停歇。而不同的是,以往的迁徙大多是因无奈,是一种逃离。如今,一场涉及数万人命运的移民迁徙正在乌蒙腹地上演。许多人搬出世居的大山,作别眷恋的土地。故园,不再是“肠断处”;山外,“日夜柳条新”。 
  这场浩浩荡荡的大迁徙,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从大山里走了出来,第一次在城市落户的山里人换了一个地方,又开始续写自己的生活故事。
  “搬出来,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嘛。”柯小美来威宁已有半年多了,穿着灰色的厂服,还化了淡装。
  早些年,她和丈夫陈长轩都在外面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每到过年回家,她都要偷偷抹好几次眼泪。“孩子和我不亲,刚出去打工那一年回来,孩子都不认识我了。”
  今年年初,接到村里电话,柯小美夫妻就从广东辞职回家了。搬来威宁的那天,夫妻两人在新房子里来回转悠了好几趟,把120平方米的房子角角落落都看了个遍,才放心地锁上门一家人下了一次馆子。
  “我们在哪里都是打工,回来就是想带着娃娃读书。”搬来的时候学校还没开学,柯小美夫妻就四处打听孩子读书的问题。“在管理处登记报名,到时候自会给你们安排好的。”哪有这样的好事儿。但学校确实是实行一卡通办理入学制,为搬迁户开通了“绿色通道”,搬迁农户只需要携带新居房卡到学校登记信息就可以为孩子办理新的学籍,当即入学。夫妻两这才放下心来找工作。
  如今,夫妻两人都在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工,两人每月有6000多元收入。来到新家已经半年多,每次柯小美回家都感觉不真实。一定要等到钥匙在门里“咔”的一声才能确信,房子就是自己的。
  一年多时间,无数个“柯小美”走进了威宁,成为这个城市里新的一员。从山里到城里,从旧家到新家,从旧生活奔向新生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各处涌来,填满了曾经满是空楼的移民搬迁房,然后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扎根,在这里慢慢融入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远离故土的迁徙还在继续。这样的离家,不是背井离乡,而是拥抱新的生活。走进移民搬迁户的小区,熙熙攘攘的菜市场、玲琅满目的超市、新幼儿园以及在各个工厂劳作的搬迁户们,渐渐组成了这个地方一道新的风景线,宣告着一种与旧生活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