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 决战贫困
作者:沈光勇 陈永平 王元勋 时间:2017-10-17 阅读:240
干群齐心 决战贫困
——金钟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陈永平 王元勋

金钟镇种植的大棚蔬菜
韭菜坪梁子与梅花山梁子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去,千里乌江与北盘江上游马摆大河在大山之间昼夜奔腾,素有威宁“卫星小镇”美誉的金钟镇就在这两河流域源头的分水岭上。
时下,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到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最后阶段,金钟镇54000余名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决战贫困,打响一场脱贫攻坚“围歼战”,今年底将计划脱贫381户1819人。
强队伍建设,抓脱贫“力”点
“脱贫攻坚战敢打必赢,敢打必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党委政府正在围绕建设一支讲作风、讲奉献,敢打善打的攻坚队伍,以建设一支能打硬仗、打大仗的干部队伍为主力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为主攻点,全力保障脱贫攻坚战顺利推进。”谈起该镇脱贫攻坚工作,该镇党委书记张立俊话语急促,斩钉截铁。
全面加强领导,成立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区司令部,并下设十个作战区,党委一把手任总指挥长,班子成员任各战区指挥长,部门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干部职工为成员,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巧干。
同时,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一名副科级领导联系一至三个村,并与各联系村领导、村签订目标责任书、订立“军令状”。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定期到各村督查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心中有数、推进有力。
根据“54321”结对帮扶情况,组办10余期培训班,对全镇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进一步壮大脱贫攻坚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干部业务精、有技巧、能帮扶。
结合村(社区)换届契机,树立凭实绩说话、凭作风吃饭的导向,对19个村(社区)班子运转及村干部履职、影响换届因素等情况调研,并采取按照“提拔一批、交流一批、下派一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的方式,加强脱贫攻坚人才储备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加速同步小康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集市规划,抓脱贫“亮”点
“起跑就要冲刺,开局就要决战。脱贫攻坚工作拖不得、等不得、慢不得,要紧紧抓住机遇打时间战,也要有章有法、善借于物打阵地战。”该镇副镇长肖林说。
该镇结合省、市、县脱贫攻坚精神和当地实际,依托“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政策优势,围绕“8+X项目”, 预计总投资超过5000万,全力打造集镇示范小城镇建设。集中力量实施好新城镇、客车站、停车场、冒水湖公园、海坝水体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过工程项目链接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带动吸纳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截止目前,金钟镇体育场修建已接近尾声,敬老院已经入住,镇区客车站、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新集镇、停车场、冒水湖公园、海坝水体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等项目正在规划制定设计图,统一招投标后招商组织实施。
依托金钟镇文昌片区作为六个村中心点、原小乡驻地及文昌小河等区位、河域优势,规划建设文昌休闲旅游示范点,全力打造文昌休闲旅游度假景区。集中力量建好文昌占地约300余亩的旅游景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垂钓区、停车场、餐饮区、娱乐区等,帮助周边贫困户就地创业、就地就业、就地经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着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坚持以县为单位统一建设管理,坚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广“五个三”改革配套经验,确保提高入住率、拆房率、搬迁率、配套率,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强经济建设,抓脱贫“难”点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研究,采取整合力量、抱团发展、以强带弱、以先促后、以富帮穷、以多补少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全面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9个,覆盖19个村(社区)。
通过19个村(社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激励合作总社资本达300万元以上,以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激励参加各项中小项目工程的承揽和建设以及市场投资行为方式,帮助58户218人脱贫致富,退出贫困序列。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商招商、以产招商、以业招商、以情招商的多元模式吸纳5家企业入驻园区,利用情系金钟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召开时机,采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方式,解决贫困群众务工16户,带动脱贫致富89人。
并以园区建设搭建创业平台,助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切实帮助原有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增加社会就业总量,通过企业用工,减少贫困户28户166人。对入驻园区满3年的企业采取优惠政策,每平方米厂房每年收取10元租金,用于改善园区基层设施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帮助入驻企业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好精准扶贫“特惠贷”政策,带动和帮助更多的群众提高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成功帮助27户65人贫困户脱贫致富,退出贫困序列。并充分发挥金融中心作用,加大贫困户金融评级房贷力度,目前向贫困户发放金融信贷达62万元。
强产业规划,抓脱贫“重”点
通过分类攻坚、各个击破战术,全力打造“3个万亩基地”建设,真正做到产业帮扶到村到户,确保每一个村都能出列,每一个贫困户都脱得了贫、致得了富。
在大营、独乍、米斗、冒水、金钟等5村(社区)连片种植推广牧草种植、牲畜养殖、家禽养殖等技术,全力打造畜牧小镇;精心谋划经果产业发展,连片推广种植猕猴桃、核桃、花椒、软籽石榴、艳红桃等特色经果林种植,做到月月有花赏,季季有果摘,户户有经果,户户能增收,全力打造特色经果小镇;精心谋划蔬菜产业发展,在寨营、新田、夸都、狮子、文昌、水营六个主产区连片推广种植各类蔬菜,建成蔬菜种植示范点六个,全力打造蔬菜小镇。
截止目前,该镇种植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总值达1.93亿元。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28209亩,其中早熟玉米8000亩,种植马铃薯15106亩,其中早熟马铃薯5000亩。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番茄、生姜等,其中烤烟3050亩,辣椒4000亩,早熟蔬菜8000亩。经果林种植有核桃、桃子、柿子等,其中核桃种植3500亩,桃子种植2500亩,柿子种植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