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多措并举助推金融扶贫改革
作者:毛庆松 时间:2017-10-17 阅读:183
本报讯(通讯员 毛庆松) 近年来,威宁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工作,变“输血”为“造血”,有效破解涉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
多部门联动,建立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扶贫项目库。组织扶贫、农牧、财政、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研究构建包含农业农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在内的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融资项目库。将产业项目库内的项目分类,按服务对象的差别,把扶贫产业子基金推进工作和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增加农业产业融资渠道。截至8月末,一期项目库已建成,包括67户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户、市级31户、县级26户,涉及马铃薯、苹果、党参、苦荞等农业产业生产及加工。
积极争取货币政策倾斜,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对于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大,新增贷款投向以涉农领域为主,大力支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农户档案233578户,完成60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建档,建档面达79.50%,评级授信53483户,授信总金额249230万元,户均授信4.66万元。
完善农业产业风险补偿、担保、贴息机制。加大创新信贷产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完善农业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创新信贷品种的贴息机制建设。利用“四台一会”平台和威宁惠民担保有限公司等直接担保或间接担保发放农业产业贷款1400万元,有效缓解由于担保机制不健全造成农业产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小额担保贷款公司3家,担保机构2家,保险公司8家。
创新信贷产品,支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扶贫项目。通过创新“扶贫小额信贷+”、“金土豆”、“甜心贷”等扶贫项目产品,促进提高贫困农户和扶贫产业贷款覆盖率、降低融资成本、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威宁农村信用社创新的“扶贫小额信贷+”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2.4万户,贷款金额8.42亿元。
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金融服务水平。引导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向乡镇延伸,大力提升支付结算终端机构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支付结算知识,各金融机构为高效山地生态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开通支付结算“绿色通道”。截至8月末,威宁涉农金融机构开立乡镇网点48个,已实现威宁39个乡镇全覆盖,开通助农取款终端“村村通”1475台,实现617个行政村全覆盖,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422个;威宁农村信用社组建6台金融服务流动车,利用“赶集”天,深入村、寨开展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