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18

石门沟开出“致富花”

作者:王晋 赵宇 时间:2017-10-18 阅读:186


 石门沟开出“致富花”
——雪山镇青松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侧记
通讯员 王 晋 赵 宇


  说起石门沟,一年前很少有人知晓。
  但说起整寨搬迁种植万寿菊的寨子,石门沟,可有名了。
  石门沟在雪山镇青松村,共有农户30户,其中70%是贫困户。
  因交通不便,易发洪水、易发生山体滑坡,2016年雪山镇党委确定整体易地移民搬迁,搬到县城,入住五里岗工业园。
  坚持大党建统领大扶贫,这个整寨搬迁至园区的寨,再次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关注。要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雪山镇党委借鉴“塘约经验”,以“三级自治”管理模式,开启“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石门沟脱贫速度”。
 
找出路,借鉴“塘约经验”
 
  虽然搬迁至工业园区,做了城里人,但石门沟400亩土地使用权依然属于原来的农户。难道就这样荒废?
  如果继续种植如何种植?如何经营、管理?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雪山镇党委的思考。
  雪山镇以精品苹果为代表的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年初,打算在青松村增加种植精品苹果1000亩、万寿菊500亩,交由村两委安排落实。
  石门沟地处低洼处,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经过多方调研、学习,镇党委决定将精品苹果和万寿菊种植任务主要集中在石门沟搬迁点,将精品苹果与万寿菊进行套种,在石门沟大张旗鼓搞产业发展。
  镇党委牵头召集青松村两委召开会议,确定将青松村确定为雪山镇“塘约经验”的首个试点“三级自治”村,以村委会牵头成立“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将石门沟4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运作、管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按一定收成比例支付搬迁户租金,搬迁户多余的劳动力还可以返回合作社长期务工,既能给搬迁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还能吸收剩余劳动力。
  消息一出,青松村群众和石门沟已经搬出的群众广泛认可,最终敲定,以300元每亩的价格租用土地,合作社统一运作、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出规模,产业初步形成
 
  春耕时节,村两委牵头,规划产业发展工作如火如荼。
  青松村共种植精品苹果1000亩,其中石门沟种植精品苹果就达400亩,套种万寿菊300亩。
  种植产业全面铺开,青松村两委找到镇党委,请求协调解决近5公里产业发展道路。镇党委不但解决路,一并解决近6公里基地用水网,为石门沟产业变革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设施保障。
  精品苹果预计2020年起,可实现长期收益,万寿菊则实现一年一收益。
  经过初步核算,每亩土地可种植万寿菊2200棵,均价1.7元每棵,石门沟搬迁点近300亩土地,2017年可获得净收入超11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4万元。400亩精品苹果林2020年挂果,每亩种植80棵,每棵树均产苹果20市斤,均价为3.5元,石门沟搬迁点可是实现净收入近168万余元,户均收入从4万元增长到9.6万元。
 
生动力,用活“三级自治”
 
  随着威宁 “三级自治”的深入推进,青松村邀请雪山镇党委指导,经过实地考察、结合群众意愿,通过投票选举,建立“自管委+合作社+十户一体”模式。石门沟未纳入搬迁对象的农户成立一个产业发展性“十户一体”,管理、经营重点下放到“十户一体”,为合作社的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群众动力,为石门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石门沟“十户一体”的群众有了新的打算,通过3年的打造,成为青松村产业变革的示范点,也要成为雪山镇甚至是威宁的示范点。
  青松村产业发展开启“十户一体+合作社+农户”的全新模式,万寿菊、精品苹果长势喜人,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村两委与群众商议,形成合作社与村民7:3的利益配链,净收入的三成直接返回的农户手中,七成交由合作社支付管理费、土地租用费、务工费等相关费用,剩余部分留作村集体资金。
  石门沟金黄的万寿菊花开了,搬出的群众在城里开始了新的工作模式,留下来的群众也开启了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用“飞地抱团”发展起步小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