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20

开启致富新模式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10-20 阅读:195


 开启致富新模式
——威宁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记者 沈光勇


  近年来,威宁从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研判分析,大力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体系覆盖面,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完善的冷链体系网络,进一步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产品利润,开拓更广阔销售渠道,让种养殖农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冷库容量2700吨,库容达100吨以上14个,分布于县城周边及小海、二塘、龙场、羊街等11个乡镇,农产品冷藏车10辆,另有贵农网、宾隆、聚隆晨等大型超市配置的冷藏冷柜冷库设施。
 
找准“短板”
 
  发展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够使食物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
  目前,威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公众认知度低、原有设备的落后等等问题都制约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大部分群体对冷链意识不强,大多数生鲜产品没有实现冷藏运输,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化冷库设施设备不足,不少冷库仍采用老技术,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储存温度不达标,能量损耗高,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安全隐患大。冷链配送车较少,无专业化服务车队,不能满足市场的合理需求。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未实施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规划,由于县内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足,加上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造成冷链各环节间协调性不足,一方面冷库资源空置,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种植基地无库可存,物流运输基本以单程为主,无返货,造成车辆空载率高和物流成本增加。
  第三方物流介入少,威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大多数生产或销售企业仍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大大影响了生鲜产品运输的在途质量、运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造成了物流的高成本和产品的高损耗。
 
现状“研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威宁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威宁粮食总产量49.41万吨,苹果总产量8万吨,肉类产量7.67万吨,禽蛋产量0.63万吨。
  目前,威宁农产品冷链物流已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中小型冷库建设为依托多元发展格局。
  如今,威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现有冷库容量2900吨,库容量100吨以上的有14个,分布在县城及小海镇、二塘镇、龙场镇和羊街镇等11个乡镇,农产品冷藏车10辆。另有贵农网、宾隆、聚隆晨等大型超市,均配置了冷藏冷柜冷库设施。
  据统计,威宁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14家,初步形成了以种植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商业终端等三类经营主体为主的冷链物流体系。以零售卖场及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威宁贵农网(电商)物流园;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分布在11个乡镇的冷藏库;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威宁鑫宝肉业等。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夯实“举措”
 
  下一步,威宁将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基础投入,采取“五项措施”,引领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为脱贫攻坚推波助澜。
  提高冷链物流覆盖面,在双龙、草海、小海、黑石、雪山等果蔬主要产区,建设或改建一批具有分级包装、预冷仓储、初级加工等功能的气调库和冷藏保鲜库。在石门等禽蛋、肉类主要产区建设或改建一批具有集中屠宰、肉类排酸、预冷加工等功能的冷藏、冷冻保鲜库。围绕县内主要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集配中心,扩建现有温控设施,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较强、覆盖较广的农产品冷库。
  打通低温运输全链条,鼓励威宁鑫宝肉业公司、贵农网等重点物流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大幅度提升县内冷链运输能力。推进种植生产基地、农贸市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库存资源,开展共同配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对农产品产量小、分布散的地区,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移动式冷库,延长果蔬保鲜期,实现全程低温运输。
  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根据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企业。采取倾斜政策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运用大数据手段,将生产、加工、流通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建立集信息发布、全程温控、车辆跟踪、货物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逐步形成立足全县、辐射川滇黔结合部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
  建设冷链配送终端,围绕城市消费需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冷链配送+智能提货”的生鲜农产品零售直销模式发展,缩短中间流通环节。采用“农户+流通企业+消费者”的模式,整合现有社区各类公共资源设施,统筹改造或新建一批生鲜自提柜、社区生鲜店、生鲜直销车等,实现城市大型社区冷链配送终端全覆盖。
  据商务与粮食局相关资料显示,威宁将计划总投入投资2.72亿元,含新增冷库3.06万吨建设资金2.68亿元,冷藏车新增21辆购置费合计0.04亿元。预计到2019年冷库库容将达3.35万吨,冷藏车达3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