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25

小小“讲习所” 推动“大扶贫”

作者:何欢 李云侠 时间:2017-10-25 阅读:283


 小小“讲习所”  推动“大扶贫”
——东风镇脱贫攻坚讲习所速写
记者 何欢 李云侠


贫困户在东风镇黄泥村脱贫攻坚讲习所听讲扶贫政策

  10月22日,东风镇黄泥村,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前来村脱贫攻坚讲习所听讲的群众热情不减,贫困群众、低保户共50多人把讲习所挤得满满的,大家正在认真听讲。
  “大家不用担心搬迁到县城失去土地、无法生活,现在工业园区有几十家企业,用工量大,城里就业机会多,未来生计根本不用愁……”东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大鹏正在给前来听讲的贫困群众讲解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
  据了解,王大鹏是黄泥村的包村镇领导,这已是他第三次到村里讲习所给村民讲习。在今天讲习课上,他还为群众讲解了镇里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等有关政策。
  黄泥村贫困户刘永贤是2017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本不愿意搬迁到县城的他,到讲习所听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后,改变了主意,决定举家搬到县城,务工挣钱摆脱贫困,开启新的生活。
  “每次来讲习所听讲,讲课的领导和老师们用的都是我们听得懂的地方话,给大家讲政策、讲技术,我们一听就明白其中道理,都乐意听、听得进、记得住。”黄泥村脱贫攻坚讲习所成立后,村民陈光军每次都不缺席。
  黄泥村的脱贫攻坚讲习所,只是东风镇15个村中的其中一个。在东风镇其他讲习所,讲师要么是镇里的包村领导、要么是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和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都是一些“土专家”“田秀才”。他们讲政策,向贫困群众讲教育医疗、产业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的脱贫政策;说发展,鼓励群众自力更生,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致富;谈教育,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加强子女教育来改变命运……
  “东风镇过去大规模的私挖盗采和‘两土’猖獗,受过去‘煤炭经济’的影响,当地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镇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有很大困难。自从开办脱贫攻坚讲习所,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镇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有序推进。”说起脱贫攻坚讲习所在推动“大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县政协副主席、东风镇党委副书记许如龙深有感触。
  目前,东风镇按照“山上绿、山下美、群众富”的发展规划,种植经果林39000亩,其中核桃种植31000亩、万寿菊种植1512亩、三膜马铃薯种植1000亩。在这些产业中,2017年实施的占到很大比重。通过经果林种植项目和特色产业发展,大部分群众已经享受到产业转型的红利。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好脱贫攻坚讲习所这个阵地,把十九大精神讲深讲透,把脱贫政策讲好讲准,助推全镇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许如龙说。
  东风镇的脱贫攻坚讲习所和全县668个讲习所一样,已成为武装群众思想和技能的主渠道、主阵地,按期、按季讲政策、讲法律、讲产业、讲改革、讲文明,让讲习所这个小舞台成为大党建载体、大扶贫阵地、大比武平台,让群众欢迎、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不仅成了富民大课堂,也成了干部群众连心桥,为威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培训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