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26

乘十九大东风 打好脱贫攻坚仗

作者:岳刚 卯龙艳 罗荣幸 时间:2017-10-26 阅读:399


 乘十九大东风  打好脱贫攻坚仗
——五里岗街道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扫描
记者 岳刚 卯龙艳 通讯员 罗荣幸


社区两委党员干部深入萝卜种植基地探讨产业发展

  10月23日,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天即将开始。
  气温8摄氏度,微冷。
  然而,在五里岗街道办事处,到处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五里岗街道中心幼儿园、威宁七小等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白岩社区、寒洞社区的田间地头,老百姓有的正在抢收马铃薯、白萝卜、大白菜,有的却正在翻地、打沟,下种、洒肥,“土专家”在一旁不停地嘱咐着;社区活动室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社区两委的干部正在为群众开展“讲习所”培训,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日子,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五里岗街道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一幕幕动人场景。

镜头一:产业发展 立竿见影


秋天的收获

  位于寒洞社区的“五里岗街道三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的大棚里,工人正在忙着翻收第三季马铃薯,小型收割机不停地发出“嗒嗒嗒”的声音,不一会儿,整个大棚内铺满了“金豆豆”“红美人”。翻挖完一个大棚,前来务工的老百姓便开始将马铃薯分捡、装袋、上车。
  寒洞社区营边组的精准扶贫户卯荣姐一家,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压得夫妇俩喘不过气来。
  卯荣姐说:“孩子要上学,种地要投入,家里的钱花得干干净净,去年在外面给人当泥水工,我一个女人体单力薄,又苦又累,还是不能正常供娃娃上学。今年家门口建起了大棚,我就到这里来打工,每天70块钱,又能照顾家庭,干活也轻松。”
  卯荣姐还把自家的10亩土地流转给基地,每亩流转费近800元,加上自己在大棚基地里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突破3万元。
  同样是寒洞社区土城组的赵才云也在大棚里打工,他有的是力气,会操作微耕机,主要负责在基地里耕地,每天最高可拿到150元工资。这个秋季,因为要收,又要种,忙得不可开交,每月都拿到了4500块钱,他心里很踏实。
  赵才云乐呵呵地说:“以前就只会种包谷洋芋,每个月顶多有四五百块钱的收入,现在在大棚里打工,还学会了好多农业技术,收入是原来的10倍。”
  当前,五里岗街道三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大棚里第三季早熟马铃薯挖收已经接近尾声。种完即收,收完即种。记者看到,许多工人正在大棚里平整的土壤上开沟、洒肥,秋冬季种植再一次全面铺开,农民天天有工打、天天有钱赚,人地不闲。
  大棚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五里岗街道三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惠及寒洞社区老百姓855户3867人,其中精准扶贫户47户176人。
  来到白岩社区,村民马永高正在自己的中药材基地和工人挖半夏。
  整块地里,光秃秃一片,一锄下去,马永高的“宝贝”便露面了。
  马永高称自己种的半夏为“宝贝”“金果果”,“种了五年多了,贵得很,一亩收入1万多元,今年种了7亩,除去工人工资、肥料钱,纯收入有5万多。”他说,“挖完了,把成品拿去卖了,颗粒小的就趁着秋冬季种下去。”
  据悉,五里岗街道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种植马铃薯2500亩,其中早熟马铃薯2018亩;种植蔬菜14800亩,其中2017年秋冬季种植3000亩;种植中药材6000亩;种植核桃3000亩;种植花椒1000亩。
  另外,五里岗街道还按照脱贫产业项目清单,把项目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基地,夯实“三变”基础,发挥试点引领作用,破解资源变资产、股金变资金、农民变股东难题,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短平快产业,让群众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促进资产收益、扶贫效果最大化。

镜头二:打好教育、医疗、就业大会战


即将建成的街道中心幼儿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五里岗街道投资2100余万元即将建设完毕的五里岗街道办中心幼儿园,计划开设6个班级,可容纳近200名幼儿;投资4000余万元的威宁七小与五里岗街道中心幼儿园仅一墙之隔,可解决近2500名小学生入学。两所学校的新建,对于新迁入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精准扶贫户而言,真是喜上加喜。
  “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拔穷根’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精准’二字,落实教育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培养好、教育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五里岗街道办事处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李忠文说。
  10月10日,五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3名医务工作人员搬进了建筑面积为900平米新大楼。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工作室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虎俊森说:“将乘十九大东风,借力国家脱贫攻坚一系列好政策,抓好精准医疗扶贫,深入实施医疗扶贫行动,加快实现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威宁经济开发区和五里岗街道是唇齿相依关系,经开区提供就业问题,为五里岗街道挖掘就业渠道,引导企业用工向贫困人口倾斜,最大限度地把公益性岗位、小微企业的就业向五里岗辖区困难群众开放,让其早日脱贫致富。
  五里岗街道便借此大好平台,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做好就业创业意向的摸底调查,因人因岗开展系列培训。
  当前,五里岗街道着力打好教育医疗就业培训“大会战”,持续抓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兜底政策到户到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复核,切实整改政策兑现过程中关卡过多、手续繁杂等问题,让贫困户能便捷地享受政策。

镜头三:易地扶贫搬迁深得民心


正在建设中的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有保障”就是其中一项,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已经入住的阳光馨区4号楼的王传宇,是从海拉镇平原村高营组搬来的,现在夫妻二人都在威宁雪榕公司上班,每月夫妻二人有5000多元的收入。
  王传宇的3个孩子分别在九三中学(五里岗中学)和五里岗小学上学。
  王传宇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不出一分钱就能搬进县城,住上新房子。搬来后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还能带着娃娃在城里上学,与以前相比真是天大的差别啊!”
  走进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小康馨区,一幢幢中式新平房拔地而起,城镇居民小区模型已逐步显现,等待着住户搬迁入驻。“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卫生、文化、交通方面的便利,让搬迁过来的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正在抓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抓工程质量,下一批群众很快就可以搬进来住了。”五里岗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文忠告诉记者。  
  截止目前,五里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搬迁入住1093户5528人,入住率86%,已落实就业1528人,户均一人或一人以上就业1103户。
  眼下,五里岗街道规划的126.4公里“组组通”公路也正在加紧建设,竣工后,将让很多农民快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看着即将平整硬化的通组路,许多群众心里也在谋划致富之路,有的想种植蔬菜,有的想买牛羊搞养殖,有的想买车跑运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五里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锦锋承诺:“我们一定坚决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千方百计补齐发展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这一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决不掉队。”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