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麓气象新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时间:2017-10-27 阅读:387
梅花山麓气象新
——二塘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见闻
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贫困户罗兴文犁出幸福来

唐胜超介绍在梅花山发现的野生中药材

通组路建设现场

现场培训林下养鸡技术助力脱贫攻坚

贫困户罗兴文犁出幸福来

唐胜超介绍在梅花山发现的野生中药材

通组路建设现场

现场培训林下养鸡技术助力脱贫攻坚
10月23日,秋末,亿万年来巍巍屹立在乌蒙大地的梅花山,浓雾弥漫,不时细雨飘飞。
但弥漫的浓雾,飘飞的细雨,依旧阻挡不住梅花山麓二塘镇广大干群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行走在梅花山麓二塘河畔,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党员干部、一个个平民百姓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贫困宣战的场景。一场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轰轰烈烈地正在打响。
发展产业助脱贫
10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二塘镇艾家坪村的威宁天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股药香扑鼻而来,但见库房里堆放着各种采收来的中药材。办公房内,各种药材样本或装在玻璃瓶子里,或装在透明塑料袋里。记者跟随着公司负责人李睿和村支书唐胜超来到基地里,但见大片大片的草乌种苗长势良好,即可移栽。工人有的正忙着翻地,有的忙着给草乌种苗除草。
“这些工人都是当地精准扶贫户。”
边走李睿边告诉记者,天露生物公司以“药企+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村集体+精准扶贫户”的运营模式,大面积种植中药材重楼、白芨、旱半夏、金铁锁、草乌、珠子参、黄精、金铁锁等,每年用工需求有24000多人次,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务工收益,平均每月一个人至少有1000多元收入,切实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李锐说,去年公司种植中药材200亩,今年发展到600亩,明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同时,公司将以中药材种植园区的标准打造核心亮点,辐射周边连片种植的思路,做精做细公司核心基地样板,辐射周边连片种植,带动一方百姓发展致富。
一个公司发展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故事,在这里生动地演绎着。
村民罗兴文正在驾驶着微耕机翻地。只见他双手握紧微耕机不断来来回回翻地,为来年的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做准备。
罗兴文家是受益家庭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孩子的学业,前几年他曾到外地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但依旧没有摆脱贫困的枷锁。
2016年,当听说药企要在村里流转土地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后,罗兴文跑回家乡,不但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公司,还在给公司干活,一年下来,一家人顺利地脱贫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我家小孩一个在读医专,有两个在威宁读高中,最小的一个在读初三,开支大。从去年来天露公司做工以后,生活有了变化,经济有了稳定收入,生活也变好了。我在这里主要给公司犁地,有时也做点杂活,媳妇也跟着除草,一年能挣3万多块钱,基本够娃娃读书和零散开支。”罗兴文笑眯眯地说。
据了解,艾家坪村一共有12个村民组765户32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有192户765人,今年计划脱贫25户88人。这些精准扶贫户都与公司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可以参加年底分红,以及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成为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打响以来,村支书唐胜超很忙。为了这192户贫困户,几乎没睡过一夜好觉。但他说值得,只要贫困户如期脱贫过上好日子。尽管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但唐胜超坦言,依然还有45户无劳动能力等民政兜底贫困户。
在二塘镇,靠产业加快脱贫步伐,助力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不止艾家坪村,果花村也很有特色。
记者来到了果花村于家屋基。老远就听见一群公鸡争先恐后地叫个不停。这里是果花村的锐进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
但见一片山坡上,森林茂密,数个简易养殖房随意散落其间。伴随饲养员罗义全撒去的一把把包谷,上千只公鸡不停地在林下啄食、打鸣、奔跑。
村主任杨选奎果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16家贫困户投入养鸡场发展。下一步,计划把全村的人都带起来。
据了解,果花村有4个村民组256户10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87人,已经脱贫34户,剩余的30户,有7户是民政兜底脱贫,今年计划脱贫8户,这8户人家目前都在喂养能繁母牛,脱贫不是问题。
通组路建设暖民心助发展
沿海村的通组路建设是该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另一个缩影,也是着力打好“四场硬仗”的典型代表。
10月23日中午,尽管冷风嗖嗖,但在102省道通向沿海六组的通组路建设现场,施工负责人马敏波和村主任李学志不顾寒冷,不怕泥泞,正在有序指挥挖掘机拓宽路面,为下一步硬化做好基础性工作。
透过这幅繁忙的建设景象,闭上眼可以想象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在眼前徐徐展开。不久,村民们的通畅梦即将实现。
掩藏在群山间的沿海村,是二塘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一共有7个村民组281户2800多人。虽说村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目前依然还有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奋力奔跑。其中交通不畅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拦路虎。
“一直以来,由于晴通雨阻,村民们种植的洋芋、蔬菜等运不出去,严重影响了经济收入,影响了奔小康的步伐。”提起过往,村主任李学志叹息说。
展望未来,李学志信心满怀。他告诉记者,今年,沿海村有48户要脱贫,其中6户易地扶贫搬迁到五里岗安置区,有12户靠养牛养猪养羊脱贫,有30户靠种植核桃、板栗脱贫。这次沿海村通组路建设一共有7条,总计14公里。通组路的建设,必将助推全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脱贫不是梦。
“党的关怀到心坎,感谢的话说不完。”提起通组路建设,今年70岁的村民李寿林感触良多。他告诉记者,前不久,由于阴雨连绵,以前的老土路稀泥遍地,大车进不来,他种植的萝卜就烂了上万斤在地里。就是卖洋芋,比其他地方便宜一角钱人家也不愿开车进来,因为路不好,车进来出不去。今后路硬化了修好了,车子进出方便,运输方便,不愁东西卖不出去,不愁找不到富裕路。
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李寿林表示,路修好后,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的乡亲通过种植养殖走上幸福小康路,过上小康生活。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助力脱贫攻坚
二塘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靠什么?
镇委书记杨承东告诉记者,在2017年秋季攻势当中,二塘镇将立足于本镇的实际情况,发展中药材、核桃、优质肉牛、林下养鸡、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目前中药材种植草乌、金铁锁有800余亩,今年育种后,明年计划扩到4000亩,户均可增收1500元到2000元。目前核桃有近10000亩,今秋冬补植补种,预计能达到12000亩,户均一亩也能达到2000多元的收入。在25度石漠化严重的地方种植了3000亩花椒。同时,大力发展优质肉牛养殖和林下养鸡,争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助推脱贫攻坚,开创二塘镇百姓富生态美新未来。
据了解,2014年二塘镇脱贫320户1390人、2015年脱贫114户550人、2016年脱贫186户794人、2017年计划脱贫248户1091人,全镇除2017年计划减贫人口和民政兜底的205户413人外,还有305户1225人未脱贫。
未脱贫的305户1225人虽说不是一个大数据,但对于二塘镇的广大干群来说,依然是一个必须按时限完成的任务。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定能够圆满收官。
对话二塘镇党委书记杨承东: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我们严格按照全省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会战启动大会精神和市县有关要求,按“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的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终于共同探讨出一条让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新出路,即群众抱团共同脱贫,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中药材、畜牧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有关要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我们将按照扶贫生态移民搬迁脱贫一批、产业发展脱贫一批、教育资助脱贫一批、农村低保兜底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五个一批”要求,再结合二塘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精准扶贫户走出贫困的洼地,同步小康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四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乡镇纪行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