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30

幸福来源于心底

作者:曾威 时间:2017-10-30 阅读:206


   曾看过一篇小故事。一对夫妇在公园游玩。
  妻子面朝着湖的方向,用手指着湖面上的鸭子说:“你看湖面上的那对鸭子多快活啊!”
  丈夫顺着妻子胳膊伸向的方向望向远处,笑容满面地说道:“是啊,真好!”
  过了一会,这对夫妻走到池塘旁边的石凳子坐下,两个老人相互依偎着。这时,妻子抬头仰望天上,又指向天边对丈夫轻轻说道:“老头你看,天边的那朵白云多美!”说完开心像个孩子。
  丈夫的脸上立马绽放出快乐的笑容,应道:“是啊,真好!”
  又过了一会,两个老人散步到一颗大树下,丈夫扶着粗壮的树干对妻子说:“你看,这棵树的叶子多么苍翠,枝杆多么茂密啊!”妻子咯咯地笑了。
   两位老人的以上对话,是再平常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对白,而当我告诉你,这对老人是一对盲人夫妻,你可能要大吃一惊了。
  这对老人多幸福啊!可他们却什么都看不见!
  他们的对话当中频频使用正常人才会使用到的“看”字,虽然他们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周围一片黑暗,但他们却如此从容并相当自豪地用“看”来描述他们所感知的一切:听到鸭子的欢叫声,于是他们“看见”了一群美丽的白鸭在嬉戏打闹;感到发丝飘动、衣角翻滚,他们就“看见”了蔚蓝的天空和飘逸的白云;嗅到叶子浓浓的涩香、抚摸枝杆的潮湿粗壮,他们就“看见”了树木枝叶的翠绿繁茂……
  似乎在他们的每种感官上都长了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接受视觉以外的光与影;他们的世界并不黑暗,相反他们看到了与常人甚至超出常人眼里的绚彩缤纷以及专属他们视野里的繁华美景。
  假如这对夫妇仅靠眼睛来欣赏,那他们岂不是枉自兴叹、徒留悲伤么?在生活上又谈何幸福呢?
  他们更让我坚信:幸福来源于“心”,来源于耳鼻口喉的全方位思考!你可能会说这多唯心啊!可生活就得要用“心”的,要用除了视觉以外的所有通达心灵的感官,毕竟,生活的富足不能全靠物质来填充。 
  生活中,人们总爱问“幸福”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因而身后又有好多人在坚持不懈地给它下定义、做解释,大谈特谈我们该怎么怎么、该如何如何,果真把它当作一个硬生生的概念来阐释了呢!
  在当今这个非假即真、非是即否的时代,人们似乎非要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用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框框划出来才肯罢休,似乎只有如此才觉心安理得,也才能“按图索骥”去索寻那根本就无法得的“所求”。现在,就连这个叫“幸福”的“东西”也被人们毫不留情地物体化了! 
  或许,看得见的总比虚幻飘渺的更让人有征服一切的优越感吧,就像《海上钢琴师》里的男主人公,在面对茫茫不可知的繁华都市,内心困顿充满迷茫,却欣然选择与那可以掌控的琴键相伴终身、与自己可以驾驭的“老客船”融为一体。这是因为现代人心虚胆怯,还是因为社会高速发展、一切都瞬息万变地不可捉摸了呢?
  “幸福”这个“东西”的确让好些人捉摸不透!好多人都为此得了焦虑症!看他们那愁云满面、搔耳挠腮的样子,真让人“心生怜悯”!  
  幸福是什么?何必那么较真地埋头苦问?在我看来,你只要“感觉”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就是幸福的了! 
  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你感到肌肤上的每一根毛发高高上扬,你就可以坦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
  在你大汗淋漓的奔跑之后气喘吁吁,每一粒细胞都欢腾鼓舞,你当然可以自豪地说“我很幸福!”
  当你嗅着清晨的第一抹花香、听到春天第一声雷鸣,你怎么能不骄傲地说“我很幸福!”
  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的心还在跳动,你随时都能感觉到心弦在被拨动的振颤,当你感动了察觉了,你就是幸福的。 
  幸福,给不了亦拿不走,你若放,它亦不留。你面带苦笑无奈地调侃道“当幸福来敲门,我正好不在家。”其实是你自己关闭了那扇幸福将要敲响的门。
  在体味幸福的过程中,就让我们做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闭上双眼、静静的、眼前有小溪缓缓淌过,你豁然发现。原来幸福就藏在你的鼻尖下,就躲在唇齿间,亦或许就趴在你的耳翼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