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30

秋风劲爽马蹄疾

作者:夏超 沈光勇 时间:2017-10-30 阅读:323


 秋风劲爽马蹄疾
——猴场镇壮大产业经济决战脱贫攻坚号角齐鸣
记者 夏超 沈光勇


格寨村精品苹果基地一角


穿洞村草莓基地内产业工人正在种植幼苗


倮末村民进行花椒树苗移栽


大棚内产业工人正在采收辣椒


街上村蔬菜示范基地一角

“3万群众,上下一心,把猴场镇打造成为六盘水市的果蔬供应基地,全县转产致富示范基地,让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猴场镇党委政府定下目标后,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战鼓悄然在这个“小金州”上擂响。

穿洞社区:水果蔬菜种植观光园引爆乡村旅游热
 
  富康水果蔬菜产业种植观光园位于猴场镇穿洞社区,老板周明刚来到这里成立合作社之初,租了40亩地开展葡萄种植,几年时间,合作社发展成了如今占地面积200亩,集采摘、观光为一体的水果蔬菜产业种植观光园。
  金秋十月,在穿洞社区富康水果蔬菜产业种植观光园,占地140亩的草莓蔬菜种植观光基地内,草莓种植正当时节。30多位工人的身影在基地内往来穿梭,忙碌不停,种植场面如火如荼。
  60岁的穿洞村民罗吉品在观光园务工已有5年时间,每月能挣15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家庭生活零用不再烦愁。据老人介绍,来观光园务工的日子,生活相比以前宽裕了不少,工作不苦不累,务工地方挨家近,照看家庭和赚钱两不耽误。
  草莓蔬菜种植观光基地负责人周明刚介绍,一季草莓,高产时亩产可达3000斤,每年成熟时都被就地抢购一空,平均每斤售价十三四元,扣除土地流转费用、工资费用及投入成本等,每年亩产净利润在15000元以上,产业效益十分可观。
  周明刚还说,观光园内种植的葡萄、草莓及各类蔬菜,每年都供不应求。成熟的时候,每天来基地观光的游客人数在两三百人以上,双休日则达到上千人之多。水果蔬菜全是就地销售完,连外销的机会都没有。
  受益于观光园的影响力,穿洞社区的乡村旅游近几年年年保持兴旺不衰,农家乐生意火爆非常。该村村主任陈昌文介绍,来穿洞观光的游客以六盘水居多,平均每天有一两百人来此观光旅游,农家乐每天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火爆的时候收入可达到四五千元。该村的农家乐主要由村“两委”带头,以村委为股东,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成立。按股金分红,每年参与的村民最少能获得3000元的股金分红。
  据陈昌文介绍,观光园属于密集型基地,用人量大,一年10个月,基地内务工的工人数量平均每天保持在30人左右,年用工量近万人次,务工人员均为穿洞社区居民。穿洞社区的贫困户通过在这里务工,户数从43户降到13户。
  引进一个产业园,合理流转土地,安排本社区百姓就近就业,打造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穿洞社区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格寨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引领山村突围蜕变梦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决战脱贫攻坚战鼓轰鸣的时节。在猴场镇格寨村山下坝子里的精品苹果示范基地上,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苹果。而山上新建的万亩苹果基地里,到处人头攒动,喊声如潮,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忙着栽种苹果苗。
  据了解,这里出产的“黔选一号”“黔选二号”红富士苹果,年产值达到120余万元,明显推动了格寨村的减贫摘帽步伐。而规划新建的万亩精品苹果示范基地上,棵棵果苗也将落地生根。
  格寨村曾经是产业空壳村,群众生活条件年长日久不见改善。引进苹果种植并壮大产业规模后,一跃成为猴场镇“塘约模式”和“三变”改革的示范基地。
  该村村支书唐克举介绍,村“两委”曾多次组织群众,召开动员大会,按“三变”改革措施,引导村民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以“塘约模式”为样板,采取“合作社+村+农户+资金”的“3+X”运作模式,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分批次组织农户到安顺市塘约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鼓擂响之际,受“塘约”精神的鼓舞,农户积极以土地、资金入股,短短几天,各家各户零散、荒置的土地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户变成了股东,“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正式形成。
  “我们村总共362户人,今年351户农户选择入股合作社,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206人。土地入股面积9855亩,即将完成10000亩精品苹果种植任务,预计2019年进入初产期,届时我们格寨村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绝对不是空话梦话。”说起格寨村的蜕变,唐克举满脸洋溢着自豪。
  上山公路、水利设施、种植培训中心、农家乐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后,一个以苹果产业为核心,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一个充满经济效益和生态潜力的格寨村正在绽放。
 
倮末村: 建家园谋发展 群众呼声“水涨船高”
 
  倮末村的百姓说,从前的倮末村算不上真正的村庄。过去因为挖煤,倮末村生态破坏严重,经济困顿不前,这一状况让倮末村元气大伤。到处黑乎乎、脏兮兮,群众“看不到山,望不见水,记不住乡愁”,四处流离奔走,到他乡求生活。村内人心涣散,土地荒芜,人烟凋敝。
  但现在,变化正在倮末村悄然发生。2017年初,倮末新一届村“两委”正式完成选举,阚祥胜放下了在外地的生意,回到老家担任起了村主任。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阚祥胜和村支书一起带着大家上山找水源点;第二件事,解决高速路工程附近农户的房屋损害问题;第三件事,规范村级自治组织工作制度,简化工作程序服务民生,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件件小事落到实处,工作任务认真完成,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倮末村逐渐凝聚了人心。
  2017年,外出打工多年的王安云回家了,许多外出的村民也都回家了,大场坝自管委的蔡鲜一家五口搬进了崭新漂亮的两层楼新房子,10月份,下倮末自管委的村民曹清吉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了苹果和花椒树苗……
  “种上树苗不仅能让村庄山野恢复植被,还能获取经济收入,我们期待这一天好久了。”曹清吉说。
  如今的倮末村,村庄变得靓丽,人烟开始兴旺,人气不断聚集。
  “目前全村已全部修建了垃圾处理池,接下来我们要建老年人文化园,让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还要在沙沟修建文化场,把这个地方打造成全村的文化中心地。”阚祥胜说。
  现在的倮末村,经果产业逐渐落地,生态劣势逐渐扭转。全村目前已有核桃产业300亩、苹果种植面积400亩、花椒产业500亩,目前村“两委”正积极筹建占地面积100亩的无公害大棚基地。
  三个村(社区)是猴场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以来借产业“东风”为百姓决胜同步小康的典型。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培育和发展以早熟马铃薯、反季节蔬菜、特色经果林为主的高原特色山地农业。猴场镇如今已种下核桃产业面积20000亩、苹果3000亩、花椒3000亩、葡萄和草莓300亩、连片蒜蔬面积1000多亩,产值2亿多元。
  从没落的“小金州”到依托农业产业强势崛起,猴场镇的转型之快出人意料。
  十月,秋风送爽,猴场坝子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如虹,十月还没有结束,猴场的土地里又种下大棚蔬菜300亩、葱蒜1200亩,种植苹果10000亩、核桃5000亩、山地花椒12000亩。
  “猴场镇要打造成为六盘水市的果蔬供应基地,也应该成为全县转产致富示范基地,我们计划今冬明春在全镇新建920个大棚,在猴场坝子继续引导推广果蔬种植,力争在2018年底实现户均果经林10亩以上,优化产业种类,提升产业产值,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让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展望猴场未来,镇党委书记李顺跃已然胸有蓝图。
  洗尽铅华展新颜,决战贫困奔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秋天的猴场镇战鼓轰隆,产业遍地开花,生态日益向好。决战贫困,转产致富,决胜小康,3万多人民群众在这块土地上热火朝天,16个村(社区)号角齐鸣。
 
  对话猴场镇党委书记李顺跃: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猴场镇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秋季攻势主要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作为主攻重点,引导群众种好苹果、花椒、蔬菜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猴场镇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采取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方式创建街上村民心合作社,连片种植特色大棚西瓜250个350亩、三膜马铃薯300亩、反季节蔬菜350亩;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70万元、村民自筹10万元创建倮末村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户连片土地建大棚101个,种植反季节蔬菜150亩;全镇集中种植苗圃林木300亩、核桃树25000亩、花椒12000亩、苹果12000亩。
  谈到目前工作上困难,主要还是人的思想转变方面,众所周知,猴场镇一度时期“两土”泛滥,非法煤炭开采现象严重,农民普遍存在重工轻农思想,加之缺乏引导及投入,当地农业产业长期以种植玉米、洋芋为主,品种单一,技术落后,农民收入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