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一心战贫困 种养结合奔小康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时间:2017-10-31 阅读:344
干群一心战贫困 种养结合奔小康
——金钟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村民在用心学习种植技术

巾帼也英雄: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讲解现场的女技术员。

秋季攻势推进会现场

村民在用心学习种植技术

巾帼也英雄: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讲解现场的女技术员。

秋季攻势推进会现场
可渡河水哗哗淌,河岸村庄脱贫忙。
自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工作开展以来,金钟镇因地制宜,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到户相结合,坚持产业帮扶与能力帮扶相结合,坚持精准脱贫与同步小康相结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特有的小区气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助推产业扶贫、产业转型。
目前,在广大干群的奋发努力下,金钟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得有声有色,正按照规划和计划有力有序推进。
栽下花椒树 走上致富路
10月27日,站在金钟镇明星村的大坡山半山腰往山脚一望,村庄空旷一览无余。明星村是金钟镇的深度贫困村,也是今年计划出列村。虽说一共才2个组278户1375人,但有73户346人至今还没有脱贫。
当天,金钟在明星村举行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工作推进会——现场培训花椒种植技术。为了让参加培训的群众和19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一大早,金钟镇广大干部来不及吃早餐,便投入到运送花椒苗等工作中。
“乡亲们,大家注意啦,栽花椒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成活率不高,效益也不好。首先要把这个袋子取掉,否则是隔土的,毛根吸不到水分,吸不到水成活率就很低。还有,苗不能栽的太深,深了容易被水泡掉,填土就填到我手拿这个位置。坑要挖30公分深30公分宽,一亩栽110棵花椒树苗,株行距分别是2米、3米,栽苗时一定要浇定根水,一棵苗至少要浇5斤定根水,尽量浇到底。”在明星村坪子组的培训现场,只见金钟镇林业站站长王建英一手拿着喇叭,一手拿着花椒苗耐心地给乡亲们培训栽花椒树的方法。
为了让乡亲们更好地栽好树,助推脱贫攻坚步伐,培训中,王建英还亲自挖坑栽苗,现场示范栽种技巧和方法。乡亲们一边认真看,一边用心掌握栽种技巧。
培训结束后,村里的路边、山坡地上,搬苗、分苗、挖坑、放苗、培土、踩实、浇水……一片繁忙的运送和栽种花椒苗的景象,好不热闹。
干群齐心,黄土变成金。一个个党员,一个个干部参加到花椒种植中来。大家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举起锄头,挖坑、放苗、培土……不一会,一棵棵小花椒苗迎风摇曳,好像要摇曳出村民们的致富梦、小康梦。
“以前,这片坡地每家都栽包谷,经济效益不好不说,栽种和收割都很费力。今天听了培训后,我的那点地今后不栽包谷了,我要种花椒。花椒后期管护不费力,而且听说经济效益也很好。”贫困户杨自省说着便扛起一捆花椒苗往地里走去。
“党的政策好,来指导我们种花椒提高收入,今天种点花椒在地里面,以后经济收入又多了一条路。”正在地里种花椒的村民杨元党乐呵呵地说。
这是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工作开展以来,金钟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的一幕。
据了解,该镇19个村将种植10000亩花椒,助力脱贫攻坚。
壮大养殖业 脱贫增收快
“这是西门达尔、这是安格斯。”来到金钟镇金钟村福志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周荣辉一边在圈舍里给牛喂料,一边给记者介绍。
谈起养牛,周荣辉一脸笑容:“我开始喂了20多头牛,后来增加到50头,育肥一头牛一年可以赚4000元,前几天卖了30头,一共卖到40多万,赚到16万左右。”
作为村里的养殖大户,这些年来,周荣辉不但通过养牛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领周边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
邱有粉和颜金权家是村里的困难户。这些年来,在周荣辉的带领下,通过养牛逐步走上了富裕路。
周荣辉还用以粪换草的方式来养殖,不但解决了周边人家包谷草无法消化等问题,还解决了周边人家种地要用的农家肥问题。
“我还想扩大养殖规模,让贫困户跟着我一起养牛,这样他们生活也会富裕点。规模扩大后,可解决10来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只要他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养牛,一个月供吃,工资开2100元,一年下来就有二万五六,这样就脱贫了嘛。”周荣辉说。
据了解,金钟村还有53户256人未脱贫。这些贫困户,如果依托周荣辉的养殖合作社来发展,脱贫不是问题。
发展壮大养殖业,带领村民致富的不止周荣辉。
“我家现在喂着96只羊,以后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致富。”大营村养殖大户管彦军一边赶着羊群下山一边说。
种植养殖齐并进 致富小康在眼前
“我镇自秋季攻势开展以来,组织农业、林业、扶贫等相关部门在各村各寨进行走访,通过开群众会、调研群众意见,对全镇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金钟镇镇长古云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金钟镇结合“2241”工程,今冬明春及明年计划种植马铃薯2万亩(其中早熟马铃薯1万亩),蔬菜2万亩(其中秋冬季种植1万亩)、经果林4万亩(其中猕猴桃2万亩、核桃1万亩、花椒1万亩)、青储饲料1万亩、调减玉米2万亩。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板块经济,确保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为产业扶贫注入新动力、为产业转型增添新活力。
加快马铃薯种植。规划种植优质商品薯和优质种薯2万亩,实现总产量4万吨,总产值0.73亿元,覆盖贫困人口2000余人。
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机遇,重点建设蔬菜大棚基地,冷凉蔬菜基地、秋延晚蔬菜基地、越冬蔬菜基地,力争全镇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产量达7万吨,综合产值达0.47亿元,覆盖贫困人口2000余人。
着力突破经果林种植。在河谷、低海拔、具有独特小区气候的村(社区)规划种植猕猴桃2万亩;在公路沿线规划种植及补植补种核桃1万亩;在大量25度以上坡耕地规划种植花椒1万亩;同时规划种植其他经果8千亩(其中软籽石榴5千亩,艳红桃3千亩),覆盖贫困人口4000余人。
巩固提升经济作物种植。种植中药材2千亩、烤烟3千亩;覆盖贫困人口500余人。
同时,金钟镇还以农商联动为抓手,着力抓好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镇内市场的产销对接。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重庆江北区合作,推动农产品定点、定向直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塘约经验”“三变”改革,合理界定和保护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利益,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强化工作保障 确保脱贫攻坚见成效
为了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硬仗,金钟镇从五个方面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吹糠见米”。
在方案编制和规划布局上下功夫。按照《省委省政府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市委市政府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县委、政府有关要求,及时编制、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出台相应年度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把任务分解到村组,各样板基地具体落实到地块,并形成图斑管理。
在强化机制和落实责任上下功夫。成立脱贫攻坚“秋季攻势”领导小组,下设10个作战区,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各战区指挥长,部门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干部职工为成员。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会同分管纪委、扶贫的同志,逐村听取各村脱贫攻坚方案、脱贫计划、脱贫措施、作战图等制定情况,帮助研究修定,并与各联系村领导、村签订目标责任书、订立“军令状”。同时建立分片包保联系制度,三位正科级领导定期到各村督查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心中有数、推进有力。
在物资筹备和苗木采购上下功夫。及时筹备农业生产所需物资,安排对猕猴桃、核桃、花椒、软籽石榴等经果林苗木实行订单育苗,保障今年种植所需苗木;组建调研组赴六盘水、云南富源等地考察猕猴桃、软籽石榴种植并进行苗木采购调研。
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着重强化工作队伍建设,配强涉农部门负责人,加强农技队伍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工作站技术力量。组织农技人员及村干部到县脱贫攻坚讲习所集中培训,安排农技人员到村组对群众进行集中统一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蹲点指导,做到每个特色产业村都有一名科技人员指导农业生产。
在督导问责上下功夫。明确由督办督查办公室和考核办牵头,对各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把督查考核贯穿到工作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对工作滞后的限期整改、严格问责,确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