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脊梁“挺”起来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7-10-31 阅读:268
基层脊梁“挺”起来
——炉山镇艳红桃合作社党支部讲习所见闻
记者 李云侠

讲习课堂上,党员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邓新吾正在讲课

讲习课堂上,党员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邓新吾正在讲课
10月2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下午16∶00,炉山镇溪街村艳红桃合作社党支部讲习所,溪街小学院坝内,83岁的党支部书记邓新吾迅速“开讲”。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习,全县脱贫攻坚讲习所讲师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讲师,在全县最早把讲习所建在合作社的党支部“开讲”,第一时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最基层。
艳红桃合作社党员及社员、镇村干部、教师等数十人围坐一起,聚精会神听老党员邓老传达“最新资讯”。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对我们农业、农村、农民也提了很多新概念、新表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要培养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在暮秋的寒风里,邓老讲政策,谈心得,讲体会,将他从十九大精神中学到的知识再传递给党员群众。
他说,党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出了这么多的惠民措施,殷切期待咱们能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百姓,作为最基层的党支部,我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奋发图强,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目前需要做的,就一个字:干!
作为威宁最早建在产业基地的讲习所。邓新吾带领艳红桃合作社党支部真正发挥起党员干部领好路、带好头的先锋模范作用。
经过长期试验和探索,邓新吾先行先试,带领溪街村民种植了艳红桃和核桃各2万株。
他还自掏腰包,带领村民到安顺等地学习考察种植管理技术。
溪街村村支书张长才说:“邓老和他5个党员的合作社党支部带领着我们村8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平均每户增加收入2000多元,真正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在艳红桃合作社党支部带领下,搞艳红桃种植的尹兴文家3分地、20株艳红桃就收入了1500元,这相当于种植传统玉米一亩地的全部收入。
而坐在中间侃侃而谈的邓新吾老人,结合溪街村的自身实际,传授种植经验,分享致富办法,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现场听众无一不肃然起敬。
他说:“致富的办法数不清,关键在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党的政策好就一味等、靠、要。打铁还得自身硬嘛!”
“经过多年的实验,我们已经摸索出了搞好艳红桃和核桃种植这一条可以致富的路。大家完全可以放开胆子大量种植,我们现在缺的是产量!是质量!是品牌!在新时代,新的市场上,只要我们搞得好,完全不愁销路。”他列举了合作社股东王仕华家今年艳红桃的收入,一亩地收到8000多元,是传统种植玉米收入的5倍多。
谈到支部建设,他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百姓。只要干部踏踏实实搞精准扶贫,实实在在带领群众想办法、找出路,真真切切让百姓谋实惠,老百姓的积极性自然就能带动起来。我们村年轻精干的人才也要积极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带着群众一起干。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了,建设美丽溪街村的美好愿景才能实现。”
他说,只有我们基层的脊梁“挺”起来了,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新中国的愿望也才能实现。
……
讲习快结束时,邓老说:“我们不但要追求物质上的脱贫,也要关注精神上的脱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美好生活的健康发展。”
最后他说:“明年我84岁,按照传统,是过鬼门关,我争取过了这个鬼门关,我有信心继续用3—5年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建设出一个美丽溪街,争取完成习总书记描绘的目标,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17∶30,讲习结束,村民念叨着,邓老的讲述让他们学到了十九大精神,在如何脱贫致富的思路上也受益匪浅,就是讲习时间太短。部分村民还围着邓老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并恳请他:“下次天气好的话要再多讲点。”
更多的村民则表示,邓老这样耄耋之年的老党员,还在为群众的生活操心和奔波,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脱贫致富谋出路。
就像村民尹兴文说的那样:“现在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但是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管理好艳红桃,种得又大又红又甜,让收入更多,让生活变得更好,来回报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