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0-31

下“田坎” 进“心坎”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10-31 阅读:202


 下“田坎”    进“心坎”
——记猴场镇木块村党支部书记田金才
记者 沈光勇

  “走下了田坎,增加收入;走进了门槛,增进感情;走进了心坎,增强和谐。进村组、进农户、进田间,归根到底是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近日,在猴场镇木块村召开的群众会上,开场几句话,田金才就把在场的人“震”住了。
  令大家信服的是,一个最基层的村支书,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把“三进三增”党建扶贫理解得如此深透,入木三分。
  田金才是木块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真正让党建强村成为现实,工作成绩吹糠见米。
  如今,村支部有了凝聚力,村“两委”有了战斗力,村民发展有了向心力。一年来,田金才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干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事求是,让当地社会稳了,经济活了。
  “作为党员,我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做表率;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会再接再厉,振奋精神,把木块村建设得更好,给父老乡亲一个满意的交待。”田金才说。
  木块村紧邻赫章韭菜坪风景区,可是村里一直没有公路,当地村民进出极不方便。虽然区位优势明显,却得不到利用。
  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3月,田金才刚担任村支部书记时,对木块村的直接印象是这里道路不畅通。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这么多年村民没修通一条小马路,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
  欲修山路,必先修“心”路。田金才先着手党建强村,整顿村“两委”内务关系,再进一步团结村民,挨家挨户做通思想工作后,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一合计,正式把修路的事情提上村民议事日程。
  争取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后,田金才“瞄”上了熟悉村情又人缘不错的村民,临阵换帅请来担任村顾问。
  台子搭好了,接下来就要唱戏了。田金才召集村“两委”、驻村工作组、老党员、在家的各户主心骨,开大会理清发展思路,聚集人心力量。于是,村顾问、村“两委”、驻村工作组、老党员代表等十来个人,拉开了唱戏的大幕。村民的“心路”也修通了,大家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经过走访调查,制约修建通组公路的原因有四,一是村民总认为别人能过我也能过,思想认识不够;二是部分群众不愿让出自己的几分土地来做路基;三是地势险要、坡陡谷深开山难;四是缺资金缺劳力,请不起机械出不动力。
  田金才左思右想,前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难就难在钱和劳力上。
  心里有底后,村“两委”明确分工,写报告,“蹭”领导,终于把修路的10万元资金协调下来。有钱就有了底气,大伙忙着踏勘线路,协调土地。
  田金才硬是好话说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不愿意让地的5户人家思想工作做通。
  到机械进场后,大伙又开始蹲工地,守进度,看质量,忙得一天到晚顾不上家。“这条路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田金才说。
  经历近三个月的奋斗,通村公路渐渐成形,期间少不了附近人家送来的一壶壶浓茶,一锅锅热洋芋。
  如今,一条长2.6公里的通组公路全线贯通,共有120余户600余人受益,一年不到,有8户村民买了拖拉机,1户买了微型车。
  现在,路修通了,方便了村民出行,打破了当地的发展束缚,大家的日子也逐渐变好了,思路也开始活了。当地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又盯上了花椒产业,实施花椒种植3000亩。
  村“两委”则忙着土地确权、产业规划,村民则忙着平整土地、栽种粮食,来来往往的拖拉机和微型车,正载着当地村民驶上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