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11-01

花园布依寨 新发再出发

作者:陈武帅 高胜利 缪轲 时间:2017-11-01 阅读:357


 花园布依寨   新发再出发
——新发布依族乡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侧记
记者 陈武帅 高胜利 通讯员 缪轲



龙潭村村民在种植白芨


  奔腾的可渡河穿过刀削斧劈的峨嘎梁子,新发布依族乡就在可渡河畔,处于云南省、六盘水市三地交汇处,是威宁7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是脱贫攻坚路上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入秋以来,新发乡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村村寨寨、田间地头就是这场战役的主阵地,这个5万余人的乡镇,正整装出发共同描绘脱贫致富的新画卷。
 
产业脱贫 辣椒映红龙滩湾
 
  “辣椒红,红辣椒,辣椒长在龙滩村。个个向阳个个红,个个向阳个个鲜。采把辣椒卖水城,日子越过越火红。”
  在新发村龙滩村500亩辣椒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李正园唱起了改编的布依山歌。
  霜降时节,种植户李正园正忙着带领村民采摘辣椒,大赚一笔的他笑靥如花。
   “我们种植的辣椒全部由批发商统一价格销往水城等地,每市斤批发价1.2元,我种植的15亩辣椒已经赚了5万余元,全部卖了可赚6万元,比当初打工还划算。”李正园乐呵呵地说。
  目前,在新发乡,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田地里,农民们忙着采摘辣椒,道路上载满辣椒的农用车来回穿梭,收购点上工人们正忙着将辣椒分拣、整理、装袋,运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辣椒映红龙滩村,新发乡正是抓住产业发展这一根本,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户立足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和发展精品特色农业,通过扶持引导、典型带动、政策激励等措施,不断壮大种植规模。
  “我们积极引导村民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产销信息服务,通过‘种产销’服务一体化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种植户脱贫致富。今年全乡共种植3000亩辣椒,预计产量达4500吨,实现经济收入630多万元。”新发乡党委委员余晓菊介绍说。
 
技术脱贫 田间地头送技术
 
  “龙滩村,荒滩村,种的苞谷和洋芋,吃的洋芋和苞谷。到如今,变了样,石榴花开艳,白芨长得茂。”
  这是10月25日,新发乡讲习所农民讲师编的顺口溜,通俗又好记,群众很喜欢。
  龙滩村村支书曹顺友说,群众要脱贫,产业最重要,发展产业化,技术最关键。为了让群众了解石榴、核桃嫁接技术,白芨栽培技术,曹顺友把讲习所搬到田间地头,请来了农民工技能培训专家手把手指导种植户。
  农业技术人员段平介绍,龙滩村海拔1300余米,年平均气温15度,非常适合种植喜温喜湿的中药材白芨。他们在龙滩村要举办为期15天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教会村民种植软籽石榴和白芨种植技术。
  “我们村共212户1078人,目前还有107户488人是贫困户,让村民掌握一门种植技术,是实现早日脱贫致富的最好途径。穷怕了村民对学技术很感兴趣,每天都有上百人来学习技术。”曹顺友介绍说。
  目前,龙滩村成立了祥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精准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种植辣椒500亩,石榴1000余亩,石榴下套种白芨,整个秋天村民都在土地上忙碌。
  赵素是龙滩村精准扶贫户,她说,正是因为种植了8亩辣椒和6亩石榴,辣椒已经卖完净收入2万余元,明年就可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尝到种植辣椒甜头的赵素,一大早就来参加农民工技能培训。“今天听了董老师的课,我学会了石榴和白芨种植的相关知识,感到收获很大。”赵素说。
 
交通脱贫 村村寨寨忙修路
 
  10月25日,在新发乡出水村公路施工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挥舞巨臂装载砂石,一辆辆大卡车忙着运输石料,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
  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辟出一条群众致富的通道,这是新发乡秋季攻势的一大抓手。距离威宁县城90余公里的新发乡,曾经因为山高路远、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切割较深,修建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导致农村公路通达率较低,尚有大量村民组和自然村寨未通沥青路(水泥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你住山那头,我住山这边,聊天听得见,走路几小时。”新发乡出水村赵大爷这样形容出行的不便。
  时值深秋,忙完了庄稼收割的新发乡群众开始修起了组组通公路、窜户路,搅拌水泥、修边沟、铺路、忙得不亦乐乎。
  借助威宁组组通交通大会战的东风,新发乡将迅速打通发展致富连通山外的快速通道。

圆梦小康 峨嘎河畔秋意浓
 
  时下,走进新发乡村村寨寨,一栋栋靓丽的新农村建在山间的坝子里,在阳光下尽显妩媚,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记者看到更多的是干部群众火热的秋季攻势场景,市、县、乡各级党员干部进驻新发乡,脱贫攻坚工作组来了,驻村干部来了,农业技术人员来了……
  目前,新发乡根据气候条件,在秋季攻势中将在各村种植3000亩小黄姜,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联合、开心、开坝等片区种植冷凉蔬菜上万亩。
  到明年,全乡将将实现长寿豆种植3000亩、辣椒种植3000亩、小黄姜种植3000亩,莲花白种植3000亩、冷凉蔬菜种植3000亩、青薯9号种植25000亩、经果林30000亩的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对话新发布依族乡乡长何敏
 
  针对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如何开展,取得了哪些成效?何敏表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启动以来,新发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和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抓住三个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四力”创建为契机,切实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基本方略,转变工作作风,实干苦干加油干,一鼓作气,主要打好四个硬仗。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新发至玉舍13公里8.5米宽的二级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新发乡联系外界的快速通道;新发至电视塔28.5公里三级公路提级改造工程进度已达20%;龙场至新发三级公路已实质性动工。这三条主骨架路网的建成使用,将大幅提升全乡5万多各族人民的经济水平。今年规划的9条44公里循环路,57条89.29公里通组公路,目前已有32条进场施工,其余部分将于年底前全面动工,将解决3万多老百姓出行难问题。 
  打好易地搬迁扶贫硬仗。坚决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将“搬”和“富”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880户4426人,全部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2016年已完成73户369人的县城园区安置;2017年计划搬迁310户1620人,2018年计划搬迁497户2447人。
  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充分借鉴“三变”和“塘约经验”,采取长短结合、取长补短,以短养长的产业布置方式,分三大区域,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让我乡产业由粗放性向精细化、规模化转变。抓好生态修复,牢固树立“植树就是致富,造林就是造福”的思想,与实际地理位置相结合,坚持绿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计划实施荒山草坡改良40000亩;完成石榴种植1800亩,花椒种植3400亩,生态林种植2000亩。按照35度以上坡度全部纳入退耕还林的基本要求,已丈量退耕土地46000亩,计划于2018年完成退耕任务,为全乡9万余亩荒山野岭全部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0%以上。
  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抓教育扶贫,通过市政府办协调资金100万元,成立了教育助学基金,对就读高中及以上学校的382名贫困生兑现了教育扶贫资助;加大了中职招生的宣传动员力度,已动员386人报名读中职;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督促完成了新发二中等5所烂尾楼的修建;抓医疗扶贫,启动28所村卫生室和28个村活动阵地整合建设,乡卫计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帮助部分特殊困难家庭缴纳了参合金,使全乡精准扶贫人口15161人100%享受医疗扶贫政策;抓住房保障扶贫,目前已启动1300户危房改造,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做到应改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