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河畔秋风劲 小海田园入画来
作者:陈武帅 高胜利 时间:2017-11-03 阅读:412
三道河畔秋风劲 小海田园入画来
——看小海镇如何开展脱贫攻坚秋季攻势
记者 陈武帅 高胜利

银光村正在修建组组通公路

银光村正在修建组组通公路
深秋时节走进小海镇,家家户户堆满了丰收的玉米棒,一车车丰收的白萝卜正销往四方,一条条通组路正在秋日的阳光下蜿蜒闪烁。
小海镇,这个6.3万多人的农业大镇,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395户6691人。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小海镇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围歼战”,计划年底再实现395户1956人彻底脱贫摘帽。
★★种菜种出“幸福来”
“我从7月份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每天可挣70元工资,到现在已经领到7000余元。家里喂养5头小肥猪,也要卖1万元左右,再加上国家给的低保金,吃穿已经不愁了。”在小海镇营丰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李巧兰高兴地说。
据营丰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飞跃介绍,入秋以来正是白菜、白萝卜销售旺季,合作社共种植白萝卜500亩、大白菜300亩,带动群众10余人就业。目前,白萝卜价格较好,远销重庆、昆明等地,每亩可卖3000余元,一年产萝卜三季,每亩年收入就达9000余元。
64岁的柳玉姐也来合作社帮忙清洗白萝卜,她说忙完家里种植的几亩苞谷洋芋,就来合作社打工,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还能挣几个闲钱,日子越来越好过。
据悉,小海镇是蔬菜产业大镇,常年种植蔬菜在3万亩以上。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小海镇精心谋划产业,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营丰村种植白萝卜500亩、中药材1500亩、牧草1000亩,在松山社区、坪山村沿线以露天喷灌蔬菜基地为中心,推广种植冷凉蔬菜2000亩。围绕“薯、菜、畜”三大主导产业,结合实际,以园区的理念对产业进行谋划,按照“两带两园一基地”的思路,重点打造马铃薯产业带、山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带、经果林产业园、蔬菜产业园、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种出来还得卖出去,小海镇正着力建立产销一条龙服务平台,让菜农放心种菜,安心卖菜。如今,该镇镇积极和江南集团、恒大集团等大企业对接,促进马铃薯、蔬菜、肉牛养殖等重点产业产品走向市场。
“目前,我们已经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四次轮访,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措施,做到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增收项目。”小海镇党委委员姬智说。
★★打通致富交通网
在银光村组组通修路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挥舞着巨臂正在作业,工人们在平整路基,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银光村,路不通,马儿跑得快,挑水要半天。”这句顺口溜是银光村多年来交通闭塞的真实写照。
在威宁实施组组通秋季攻势中,银光村不通路的历史将彻底改变。小海镇按照“不搬迁的村寨要通公路,不通公路的村寨要搬迁”的目标,全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坪山和银光村两个深度贫困村已开工建设29.3公里通组公路。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开始修组组通公路了,以前我们村群众运输东西都是全靠马车拉,修好组组通以后大车小车都进得来,卖点苞谷洋芋什么的也方便了。”村民程党军激动地说。
施工人员介绍说,他们正在抢抓工期,加紧工程建设进度,预计15天内银光村第一条1.4公里组组通公路就可以修通。
目前,小海镇没有硬化的入户路还有1230户,没有硬化的院坝1262户,没有硬化的通组路172公里,脱贫摘帽任务重时间紧。全镇通组路建设涉及119个村民组168公里,目前已经启动银光、坪山33.6公里,工程进度达50%。
“我们将以秋季攻势为契机,开展组组通公路大会战,坚决完成今年开工的29.3公里组组通公路,打通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小海镇党委书记彭发介绍说。
★★花岩山下好养殖
清凌凌的三道河,葱茏茏的花岩山。在三河村连绵起伏的华山松林里,上千只乌骨鸡四处觅食,养殖户王佳祥悠闲地转悠。
40多岁的王佳祥经历丰富,开过货车当过矿老板,当过村干部,如今是致富带头人。
正是看中三道河郁郁苍苍的森林和水源,见多识广的王佳祥谋发了养殖致富的想法,于是成立了森森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林下养殖5000余只乌骨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王佳祥说,当初从遵义引进乌骨鸡喂养,由于缺乏技术没有赚到钱,慢慢总结经验后,现在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如今,王佳祥还有更大的打算,他说,三道河森林覆盖率高,有绵延7公里的丹霞地貌,目前政府正着手丹霞地貌公园的申请,特别是春天杜鹃花盛开时候煞是漂亮,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下一步,王佳祥准备在乌骨鸡养殖场周边修建一家特色农家乐,让外地游客尝到独具特色的乌骨鸡味道。
在小海镇,像王佳祥一样靠养殖发展致富的不在少数,许多养殖户靠养殖业成功脱掉贫困帽子。
截至目前,该镇生猪出栏4.2万头,牛1.1万头,黑山羊1.8万只。在打造畜牧产业大镇的同时,小海镇还着力打开畜牧交易市场,把小海镇畜牧产品推向西南各地。
每逢农历1、4、7日,天刚蒙蒙亮,在小海镇牲畜交易市场,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个西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热闹非凡。当地群众戏称,每逢3、6、9是赶集日,1、4、7是牲口日。
★★斩断教育代际贫困
一块块菜畦纵横交错,一车车大白菜鲜嫩葱茏,秋日里的田园充满丰收的味道,农家屋檐下的苞谷、辣椒点缀着富足而安详的岁月。
走进小海镇响水村千亩蔬菜基地,精准贫困户邓粉英正忙着装大白菜。邓粉英家里有两个高中生上学,每月都要几百元生活费,好在每天在合作社收大白菜能挣100元,让孩子们上学不再发愁。
“这些天庄稼收完了,村里合作社种植的大白菜正值丰收,我在合作社背菜装车每天有100元收入,一个月可挣3000元,孩子们一个学期生活费就不愁了。”邓粉英说。
为了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读得起书,斩断教育代际贫苦,小海镇认真落实雨露计划、芙蓉计划、两免一补等教育扶贫措施,今年秋季共获得各类教育补助1153名,开展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6期131人。
“2017年小海高中考取本科的有65人,大专以上升学率达98.61%,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还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核准,全面将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等纳入系统,共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99人,绝不让一个沉重因贫而上不起学。”彭发说。
【对话小海镇党委书记 彭发】
在采访中,彭发说,自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启动以来,我镇迅速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召开了全镇秋季攻势推进大会,围绕“七大战役”和“四大攻坚战”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开展好贫困户遍访工作,让干部沉下去,把贫困原因找出来,精准精确抓好“两率一度”,围绕今年全镇395户1959人的脱贫目标,落实好产业项目到户和技能培训,做到脱贫政策精准到户,确保实现户均2头牛,2亩蔬菜,1人就业的目标。
二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抢抓时间节点,打好秋冬种增收仗。小海镇拥有耕地16.7万亩,其中25度坡耕地7万亩。按照“两带两园一基地”的思路,重点打造马铃薯产业带、山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带、经果林产业园、蔬菜产业园、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我们认真谋划了到2020年的三大主导产业“6121”产业发展规划,即全镇实现蔬菜种植6万亩,达到人均1亩;马铃薯12万亩,人均2亩;牲畜存栏10万头,人均1.5头。今冬明春计划实施蔬菜种植2.5万亩,马铃薯11.2万亩,特别是以江南果蔬企业为龙头,抓好松山坪山3000亩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实施好25度坡耕地10000亩退耕还林,调减玉米2万亩,坚决把苞谷“减”下来,把经济作物“增”上去。
三是紧盯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组组通攻坚战。全镇通组路建设涉及119个村民组168公里,把通组路修成“连心路、致富路、小康路”,落实好2017年24户易地搬迁户的搬迁入住和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好人饮工程27处,确保年底全面解决农村人饮困难。
四是紧盯“三改”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好今年827户土坯房、21户危房、1105户贵州民居建设,围绕土坯房、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危房改造三个100%的目标,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我们将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和顽强的拼搏意志,坚决打赢攻坚战、啃下硬骨头,夺取秋季攻势的全面胜利。